兵备道含义解释 兵备道 [ bīng bèi dào ] ⒈ 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 例至兵备道(此指兵备道衙门)前被杀。——清·邵长衡《青门剩稿》 英officials of rectifying armed force in Ming Dynasty; 兵的拼音和组词语 ...
兵备道的意思 分词 词语解释 兵备道bīng bèi dào ◎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 例如至兵备道(此指兵备道衙门)前被杀。 ——清· 邵长衡《青门剩稿》 英文officials of rectifying armed force in Ming Dynasty;
兵备道 [ bīng bèi dào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bīng bèi dào ] 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举重若轻 入木三分 同舟共济 和风细雨 巧夺天工 心照不宣 望尘莫及 登堂入室 ...
词语解释 兵备道[ bīng bèi dào ] ⒈ 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 例至兵备道(此指兵备道衙门)前被杀。——清·邵长衡《青门剩稿》 英officials of rectifying armed force in Ming Dynasty;词语组词 兵字组词 备字组词 道字组词相关...
兵备道是明代中后期一项重要的地方军事行政制度。虽然此项制度可以追溯到前代,但确实是明代所创设,其架构与功能也极具特色。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兵备官之设,始于弘治十二年。其时马端肃为本兵,建议创立此官,而刘文靖在内阁,则力阻以为不可。马执奏愈坚。本年八月始设江西九江兵备官一员。
兵备道 (兵備道)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īng bèi dào,该词语属于,分字 [兵,备,道]。 读音bīng bèi dào 怎么读 注音ㄅ一ㄥ ㄅㄟˋㄉㄠˋ ※ 词语「兵备道」的拼音读音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提供。 词语解释 兵备道[ bīng bèi dào ] ⒈ 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
历史官职> 兵备道 官名。全称整饬兵备道。明清道员之一。主治兵备事宜。明弘治 (1488—1505) 年间,以武职不修,议增副佥一员,隶于总兵,自此设兵备道者凡四十三处,分巡道兼兵备者五处。皆以布、按二司所属之参政、参议及副使、佥事充任。清顺治 (1644—1661) 中沿设,二处,以分守、分巡、粮储、盐法各...
福建分巡台湾兵备道设置于1767年,前身为福建分巡台湾道,是台湾道的主官正式官职,即台湾地区的实际统治者。此官职名称又称为台道或亦可称为台湾道、分巡台湾道。历史沿革 分巡台湾兵备道与官衔前身份巡台湾道最大不同在予明确加授台湾军权,而道署仍设于台南。另外,台湾清治时期的这阶段,与稍早相同,台湾...
兵备道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官员,与市委书记同级。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兵备道的定义与沿革 兵备道,全称整饬兵备道,是明清两代在边疆及各省要冲地区设置的地方官员,主要负责整饬兵备事务。明朝时,兵备道通常由按察司的副使或佥事充任,清朝沿置,乾隆时定为正四品,多由守、巡二道兼任。 二、兵备道的职责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