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是孔子。孔子将礼、乐并重,将乐的感化放在人的最高境界造就的位置上,与礼相辅相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老子看到了文明对人的负面影响,反对文化对人的熏陶和造就,要求从被污染的社会环境中让人们回归自然,恢复淳朴之心。例如他提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孔子论述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时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基本原则,他认为诗、礼、乐是人们进行以“仁”中心的道德修养的几个必要阶段。“兴于诗”,兴,起也。修身必先学《诗》。通过《诗》的感性榜样作为典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立于礼”是比“兴于诗”要更深入的阶段,通过《诗》的学习了解一系列的仪...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是 “(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出了这三者的不同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论语》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代的教育顺序 【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最有效的入门方法是读《诗经》;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学礼;要想学有所成,则要以音乐来陶养性情。【讲解】古人的学习也是有次序的,先要以《诗经》建立起...
兴于诗是孔子在《论语·泰伯》中提出的教育理念,它的意思较有趣,好的句子、文章、乐章都有其内涵、灵魂。解释 出处:《论语.泰伯》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以诗歌来感发意志,促使个体向善求仁的自觉,以礼实现人的自立,最后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翻译:孔子说:...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是: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该句出自《论语·泰伯》,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赏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原文 子曰:“...
我的案头,放着三本好书,从这三本书,想起了孔夫子的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诗》即《诗经》,兴就是兴起、开始、振奋的意思。孔子在《八佾》中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表明一个人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待人接物,言辞修身等各个方面,都应当...
《论语》泰伯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 著 大中小 zǐ子yuē曰::xīng兴yú于《《shī诗》》,,lì立yú于lǐ礼,,chéng成yú于yuè乐。。 注释 1兴:开始。 译文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译文】孔子说:“兴起于诗,立身于礼,成就于乐。”【解读】兴——举起。立——自立,卓立。成——成就。本章极短,但想理解却并不容易。为什么“兴”、“立”、“成”要取决于“诗”、“礼”、“乐”?这是最困扰人的东西!北朝民歌《木兰诗》中说:“东市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