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君子修养的三重境界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自《论语·泰伯》,是孔子对君子修养过程的精辟概括。这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君子人格的完整体系。 “兴于诗”指的是君子修养的初始阶段,通过学习诗歌来陶冶性情,启迪思想。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能够激发人的志向,培养审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
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是论述古代文化发展的一句名言。兴于诗,是指古代文化的核心是诗歌创作和诗歌传承。诗歌是古人表达情感、思考哲理、传播价值观的重要手段,通过诗歌可以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思考,也可以传承先贤的智慧和理念。立于礼,是指古代文化基于一套庄重而有序的礼仪规范。礼仪是古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
材料一 孔子认为艺术、审美教育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贯穿于人格的完善、人性的修养的始终。诗所兴起的是人的道德自觉、仁爱情感,这是以“仁”复“礼”的前提。在“兴于诗”的前提下,人的视听言行才能皆合于礼,立身处事皆“立于礼”。“立于礼”只是做到了人的心理欲求与伦理规范...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十分重视用艺术的形象教育使人们确定道德规范,最后在审美与意识中获得人生的快乐。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审美文化的主要职责不在满足人们的宣泄感官的消遣娱乐作用上,而在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感性存在,上升到自由的人生境界。文艺有责任而且完全可以净化人们的灵魂,培养良好的国民素质。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君子修养的三重境界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自《论语·泰伯》,是孔子对君子修养过程的精辟概括。这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君子人格的完整体系。 “兴于诗”指的是君子修养的初始阶段,通过学习诗歌来陶冶性情,启迪思想。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能够激发人的志向,培养...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与乐 出自《论语·泰伯》的这句话,出自孔子对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的论述,强调了这三者在个人修养中的不同作用。 兴于诗 "兴"有兴起、一开始的意思。诗,指的是《诗经》。孔子认为,个人的修养应该从学习诗歌开始。诗歌可以陶冶情操、激发志向,为个人修养奠定基础。 立于礼 "立"有建立...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十分重视用艺术的形象教育使人们确定道德规范,最后在审美与意识中获得人生的快乐。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审美文化的主要职责不在满足人们的宣泄感官的消遣娱乐作用上,而在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感性存在,上升到自由的人生境界。文艺有责任而且完全可以净化人们的灵魂,培养良好的国民素质。
《论语•泰伯》中记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指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先学诗,而后以礼来立身,最后用音乐完善人性。 礼乐文明的创立者是周公姬旦,“礼乐”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社会秩序和谐的标志。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礼乐文化无法适应变革...
(1)结合“对人的教化,要有三个步骤:‘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知“首先要从学诗开始”应衔接“礼”“乐”,最后是“对人的教化”等,这就可以排除AC。“人的品性也就形成了”说法太绝对,结合“对人的教化”可知“三个步骤”的作用是“成就人的品性”,这就排除D。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