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春官·大司乐》云:“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和邦国,以谐万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兴者,以善物喻善事(就是用美好事物的物象来比喻人世间美好的事情);道读曰导,导者言古以剀今也;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发端曰言;答述曰语。
“兴、道、讽、诵、言、语”即太师所教“六诗”中的“赋、比、兴”,都是对周人赋诗言志、言语引诗用诗方法的概括。两处的“兴”都是指“感发志意”;道(导),郑玄《周礼注》曰:“道,读曰导。导者,言古以剀今也。 ”“言古以剀今”是比法最重要的政治功用与用法。若从修辞角度说,则是因今之事与...
“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中的“兴”是指以善物喻善事A.正确B.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注】①弭:消除。②巫:古代以降神事鬼为职业的人。③诗:指采集于民间的讽谏诗,不是...
(“阙”解释为“通‘缺’,缺少”1分;“竦动”翻译出使动的意思1分;“固”解释为“本来”1分;句意通顺1分)(2)其余的人各自探索一个方面,互相背道而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一隅”解释为“一个方面、一个角度”1分,“相与”解释为“互相”1分,“去”解释为“距离”1分,句意...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兴者,物喻善事(就是用美好事物的物象比喻人世间事情);...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注】①弭:消除。②巫:古代以降神事鬼为职业的人。③诗:指采集于民间的讽谏诗,不是指《...
兴道讽诵言语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诗经百科辞典下卷》第1740页(1279字) 【释义】: 《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导)、讽、诵、言、语。”大司乐和太师都是周朝主管音乐的官吏,“乐语”即歌辞,也就是《诗三百》,大司乐教国子与太师教瞽矇所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