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东汉华阴人,为官清廉刚正,被称为“关西夫子”。杨震的性格作风公正廉洁,从不接受别人的私自请托。子孙们常常素食,出门也是步行。一些亲故旧友或建议他置办一些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人称他们是清白吏的子孙,用这个名称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杨震一度被调任荆州刺史。上任时路经昌邑。他以前所举荐的...
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完整版来了#关西夫子 #四知堂 #廉洁#文化传承 #杨家将 - 河南杨家人于2024030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54.0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果然日后杨震官至太尉,杨震之子杨秉,在和帝时为太尉;杨秉之子杨赐,在安帝时为司徒;杨赐之子杨彪,在灵帝时为司空,果应“四世三公”之说.所以,后人便将校书堂改为“三鳢堂”.杨震在这三地讲学数十年,有弟子三千,被誉为“关西夫子”.“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奢,而震志愈笃”.年届五十,经大将军邓骘举荐...
洛宁杨氏先祖“东汉太尉、关西夫子”杨震 震祖(公元55年-125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居湖(阌乡县),即今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东汉安帝延光四年(125年)直谏君怒奸臣樊丰谗言被贬,愤然饮鸩自尽于洛,时年70岁,先葬于弘农郡杨家村(河南灵宝),改葬于潼亭(陕西省潼关县四知村)。
第一位,出身名门望族、四知先生杨震 杨震,是弘农华阴人(今陕西华阴市人),博览群书、通晓经籍,潜心做学问,遂有“关西孔子”之称。杨震五十岁才开始致仕,大家所熟知的“四知”的典故就是发生在他做官期间,有一次他路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县长,去看望杨震,晚上又送给杨震金十斤。杨震...
杨震为什么被称为关西夫子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是说他学问大,和孔夫子差不多。杨震(公元59一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因功被封安平侯。父亲杨宝,因刻苦攻读欧阳生所传授讲解的《今文尚书》,而成为...
杨震,字伯起,号“关西孔子”、“关西夫子”、“四知先生”,东汉弘农华阴人。迁居弘农湖县,历任襄城令、荆州刺史、东莱郡太守、涿郡太守、太仆、太常、司徒、太尉等职。 杨震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刘邦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刘弗陵时为丞相,因功被封安平侯;父亲杨宝因对...
弘农杨氏的代表人物杨震一生公正,两袖清风,“四知”佳话流传千古,他的儿子杨秉也以酒、色、财“三不惑”名满天下,形成了清白传家的良好家风。从杨震开始,弘农杨氏从东汉末年“四世三公”到鼎力辅佐朝政的“西晋三杨”,从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越国公杨素等到盛唐时杨姓“十一宰相”,从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到满门忠烈...
杨震 杨震(?—124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郡(今陕西省潼关县)人,幼通经史,博览群书,中年从教,有弟子三千,多成栋梁之材,人称“关西夫子”“关西孔子”;五十岁入仕途,官至太尉。 杨震一生刚正不阿,勤勉清廉,以“四知”拒金的故事,美名远扬,又以遗财不如遗清白的治家之道,给后世留下清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