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九州天下,没有任何人敢于反抗姬发的统治。 在殷商旧地建造新的都邑是一定要打一仗的,邦周还需要武王居中协调。 姬发摇摇头,眼中有无奈之意,“昭啊,上天降下旨意,我要离开人间了。 你智慧过人,政务娴熟,眼光长远,又有统兵之能,实在是姬姓中最佼佼者。 唯有把营建东都的任务交给你,我才能放心。” 姬昭...
从字面理解,“共治天下”就是一种比较模糊的概念,可以指各种不同的政治形态和治理模式。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一些共治的现象,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联盟、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中央集权等,都可以被视为一种“共治天下”的形式。但是,在古代中国的实际治理中,“共治天下”并不是普遍存在的模式,而是因...
因为这,不是美国第一次提出要跟中国“共治天下”。时间倒退回2009年,中国刚刚办完北京奥运会,美国刚爆发“次贷危机”,那年的G20峰会上,美西方媒体开始大肆鼓吹“中美共治”,即奥巴马的“两国集团”构想。当时西方媒体是这么说的,“中美共治”是美国最时髦的话题之一,中美学术界都对此进行过广泛的论证,美国...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其实是由汉高祖刘邦提出的,自汉朝之后的历代王朝都十分尊重士大夫知识分子,但这些王朝的统治者只是把士大夫看作政治工具,并没有真正采取措施实施“共治”,直到宋朝士大夫的政治地位空前高涨,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两宋继承了那么恶劣的地缘政治,辽、金、西夏、蒙古等强敌环伺...
“共治天下”是宋代政府运行、治国经略中的政治话语。在封建政治结构中, “共”意为共同的意思, “共治天下”即共同拥有或治理天下。但宋代所谓的“共治天下”非共有天下之意, 更多强调的是官僚群体协助、辅助治理的意思, 突出官僚士大夫在政府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共治天下”作为一种政治选择, 在专制主义中央...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由汉高祖刘邦提出的,汉朝之后的历代王朝都十分尊重士大夫,但这些王朝的统治者只是把士大夫看作政治工具,并没有真正实现“共治”,直到宋朝士大夫的政治地位空前膨胀,真正实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十分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士大夫的政治态度,...
正常的皇帝能够实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足以体现了在这个时代里文人治国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和平时代的需要,推动了宋朝士大夫势力的发展,最终才能成功实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和谐局面,这也证实了政治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平衡各方力量,才能实现决策的合理性,最终推动政权的健康发展。
宋仁宗迎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盛世。右文政策也同时,带来了一个困扰皇权阶层的敏感问题,即朋党现象。朋党,起初指某一群人为了私利相互勾结,后来引申为士大夫各树党羽,互相倾轧,最后演变为同党之人不择手段,肆意诬陷非党之人,以致臧否失实,真伪相冒。从宋太宗到宋仁宗的一百年里,朋党问题成为国家政治中一个...
共治天下 作者: 《国家人文历史》编著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鹿柴文化 副标题: 士族的崛起与衰落 出版年: 2025-2 页数: 310 定价: 52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1581327 豆瓣评分 8.5 30人评价 5星 63.3% 4星 30.0% 3星 3.3% 2星 0.0% 1星 3.3%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宋朝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时代背景 摘要:宋朝出现了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政治思潮和政治局面。这一政治现象的出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在宋朝,“君权神授”观念淡薄,儒学复兴、政治文化回向“三代”,庞大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