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共和主义既是和维护君主制度的君主义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又是和强调人民主权的民主主义向区别的一个概念,它强调国家元首应该是由人民或其代表选举产生;作为和民主主义向区别的概念,它强调社会中的各个阶级应保持均衡,和平相处,反对集权,主张分权。
在近代,共和主义通过西方的学术和政治思想传入中国。19世纪中期,日本学者将“republic”译为“共和”,并在明治时代进一步传播。19世纪70年代,这一概念传回中国,并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迅速传播。思想的传播途径:共和主义的传播主要通过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政治著作,以及留学生和知识分子的传播。例如,孙中山等革命派人士...
共和主义的创作者 ··· 刘训练 作者 作者简介 ··· 刘训练,汉族,1977年5月出生,江苏省射阳县人。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和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现任教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兼任:《政治思想史》杂志编辑部主任、北京吉版图书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出版集团)学术策划。 学术领域和专长...
wk:关于共和主义 共和制(英语:Republic,拉丁语:res publica),是一种国体。共和制与神权及君主制政权的正当性、取得方式和政体形式不同,该政体下国家的最高执政者依据法律选出,而非君主世袭,施行共和制的国家或地区通常称作“共和国”,有些东方共和国或地区亦称“民国”,如“中华民国”、“大韩民国”等名称。在政...
共和主义是西方一种古老的政治传统。一般认为,共和主义是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创立,经由西塞罗、罗马法学家发展,到近代的马基雅维利、哈灵顿、弥尔顿,再到卢梭和雅各宾派那里终结,于二战后由汉娜•阿伦特复兴。早期的思想家们始终是从探寻政治实践中理想政体形态的视角,来揭示出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到了十七、十八...
一般认为,马基雅维利在《佛罗伦萨史》上关于公民与掌权者的绝对矛盾的论述——“既然人民希望依据法律来安排他们的生活,而掌权者却希望控制法律,他们之间就不可能达成一致”被视作积极自由的理论源泉,而马基雅维利也是对现代共和主义最具原创性贡献的理论家。他的理论原创性不仅在于重现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即...
#社会主义#共和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互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思想的演变和实践的探索。以下是两者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互动:早期的探索与互动 共和主义的初步实践: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中华民国,试图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制。这一时期,共和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初步的实践,但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社会主义思想...
共和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理念,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传统共和主义和新共和主义。传统共和主义主要体现在政体形式上,它倡导与君主制相对的共和制。在这种制度下,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是由宪法明确规定并定期选举产生的,而非通过世袭方式传承。政府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其职能是法定的且有限的。它的核心理念是与...
共和主义的创作者 ··· 菲利普·佩迪特 作者 刘训练 译者 作者简介 ··· 菲利普•佩迪特(Philip Noel Pettit),1945年出生于爱尔兰,曾长期任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拥有爱尔兰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当代著名社会理论家,享有多种学术荣誉并担任多种学术职务,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廉•尼尔森•克伦威尔政治学教授...
共和主义机构在形式和实质上都很突出。共和国最初是一种否定君主制原则的政府制度:“君主制的主要特征是自私、傲慢、骄傲和虚伪;它通常植根于虚荣、阴谋家、骗子以及腐败的人物中。”[5]共和国不同,首先就政治进程本身而言:“共和国是一个只服从其选择的人的人民的国家(The Republic is the state of a Peop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