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精细的氮代谢途径在共生固氮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11月,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兰州大学刘建全教授团队题为Nutrient-dependent regulation of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in legumes的综述论文。 本综述回顾了营养依赖性调控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结瘤自调控机制(AON)及关键转录...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刘建全教授牵头,联合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Pilar Catalan教授以及以色列海法大学Eviatar Nevo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和PNAS发表了两篇论文,揭示了杂交短柄草多次杂交多倍化产生同一物种后的基因组稳定性和可变性,以及不同生境下自交物种斯特斯短柄草同域生态适应分化的遗传演化机制研究论文。
刘建全表示,物种之间的杂交渗入在培育满足人类需求的家养牦牛和黄牛各类表型变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牦牛和黄牛在青藏高原上构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复杂进化系统,涵盖了三个重要的进化驱动因素:环境适应性选择、驯化人工选择和物种间的杂交渗入,这项研究创造性对它们进行了区分,从而为鉴定重要表型变异的遗传基础奠定了基础;三...
近日,兰州大学刘建全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A sequence-aware merger of genomic structural variations at population scal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序列比对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名为PanPop的软件,它为SV的合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PanPop的核心算法为PART(PAnop’s Realign and Part,图1a),可以整合并过...
JIPB |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刘建全研究团队特邀文章重构和比较三套基因组水平的被子植物系统发育 被子植物又名开花植物,约有30万种,是物种多样性程度最高、分布最广、适应性能力最强的植物类群,主导了地球的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为昆虫、两栖爬行...
近日,兰州大学刘建全团队在BMC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A high‑quality Buxus austro‑yunnanensis (Buxales) genome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karyotype evolution in early eudico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新方法重新构建了真双子叶植物的祖先染色体 (ancestral eudicot karyotype [AEK]) ,并基于核型演化历程和序列系...
兰州大学刘建全团队揭示青藏高原茄科植物两类莨菪碱生物合成途径的演化历史 Yang, J., Wu, Y., Zhang, P. et al. Multiple independent losses of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 for two tropane alkaloids in the Solanaceae family.Nat Commun14, 8457 (2023). https:///10.1038/s41467-023-44246-3 ...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生张上哲为第一作者,硕士生刘文禹和博士生刘鑫峰为并列第一作者;刘建全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502)、中央高校基础研究经费(lzujbky-2019)、111引智计划(BP0719040)等的资助,以及兰州大学超算中心的计算支持。这...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刘建全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山地生态系统中瑞香狼毒地理隔离和自然选择共同驱动的物种分化过程。该研究通过对瑞香狼毒在青藏高原和中国北方主要分布区域的24个居群进行了群体基因组分析,发现了四个与地理分布相对应的遗传分化谱系。研究发现,基因流在谱系邻域或同域分布区域显著增强,表明...
近日,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刘建全教授团队在生态学领域知名期刊Molecular Ec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ic divergence of Stellera chamaejasme through local selection across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northern China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山地生态系统中瑞香狼毒地理隔离和自然选择共同驱动的物种分化过程。研究人员对瑞香狼毒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