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六根是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就好比六根是镜子,六尘是被镜子所照的影像,六识是判别镜中所照影像的人。 如果六根不执六尘,六根不受六尘的支配与诱惑,那么,六根就从六尘之中得到了解脱,解脱...
但是,它能够变现出一个具备妄想,分别,执着能力的第六意识心,这个第六意识心,就是因此显现出来的。 注意:我们每个人的肉身,六根,六尘,六识,都是通过自己这个(意根)第七识再加上父母的缘,渐变出来的。每个众生都有第七识,每个众生的第七识都是各自肉团身的后台老板,通俗的称为:...
讲到五蕴,我们就要讲到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的关系。我们的内心 接触外境时,它们之间会发生关系,根--六根、尘--六尘(外境)互相接触, 它们接触的同时,心作意(也称注意),如果根、尘不接触,识是不会生起来的; 如果根、尘接触,同时心也作意的话,这时候知觉的心称为识。根、尘、识三个 一起作用的时候,...
佛学中说,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六根接触六尘,和合而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六识,名为十八界。六根与六尘互为里表。常言说“六根清净”, 就是说六根虽与六尘打交道,但已不受六尘的引诱而造生死的染污之业。 上文我们说到“六根”...
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是能够生长的意思。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大乘义章》卷四:“六根者对... 181540 阿含止观吧 金佩熹8809 【佛法术语】"五蕴" "六根" "六尘" "六识" 五蕴: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
一、六根是佛教中描述人类感官的一种方式,包括眼、耳、鼻、舌、身和意。 二、六尘则是佛教中描述人类感官的六种对象,包括色、声、香、味、触和法。 三、六识则是在六根接触六尘的基础上,产生对六尘的认知和体验的六种心理作用,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
‘界’是指十八界,也就是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合在一起就是十八界。‘入’是指十二入,也就是外六尘和内六根一起为十二入。其中,内六根和外六尘的关系是,眼见色、耳听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能触摸、意分别诸法。通过根、尘相对,从而生出“见闻觉知”,前面的“眼见色、耳听声、鼻嗅香、舌...
所以常说要“六根清净、五蕴皆空”,这样才能心无所住,从而做到空。虽有“六根、六尘、六识”之分,但其实都是因为“六根”的原因,所以修行要“身空”。常说的“借假修身”,其实就是利用“六根”来修。所以才说“六根门前发光动地,六根门头好修行。”然后做到「无色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
上面所说的六根是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类,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缺了一类,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因为六尘与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 分享3赞 阿含止观吧 金佩熹8809 【佛法术语】"五蕴" "六根" "六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