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作者在杭州西湖畔望湖楼上,醉酒观赏夏日暴雨的景象。诗歌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描绘了暴雨来临前的乌云密布和雨点密集的景象,接着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展现了暴雨过后风平浪静、湖面开阔的景象。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观的...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原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④未遮山,白雨⑤跳珠⑥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注释】①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②望湖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③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④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
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0 收藏 分享 0次播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译文鉴赏 瑾悦轻吟 发布时间:24分钟前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诗的第一句描绘了黑云如墨还没完全遮住山的情景;第二句写了白雨如珠跳入船中的大雨场景;第三句写了卷地大风忽然吹散乌云的画面;最后一句写了望湖楼下湖水像天空一样开阔平静的景象,体现了夏雨来去匆匆的特点。综上,答案为:(1)翻墨、珠乱、忽。(2)①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②打翻的黑墨水。(3)AD。(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小学古诗 译文 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小题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__”。【小题2】本诗前两句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___的特征。“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_...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水,却未曾完全遮住山峦;白雨跳跃如珍珠般乱入小船,噼里啪啦作响;狂风席卷大地,似乎将雨吹散;望湖楼下,湖水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特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位于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古建筑,也被称为看经楼...
01诗词背景诗人简介:望湖楼,是五代时吴越王钱俶所造,又叫看经楼,在西湖昭庆寺前。宋神宗熙宁五年,苏轼因为与变法派的冲突而自请外调,在杭州任通判。此时的诗人远离了京城的政治斗争,心情慢慢变得晴朗起来,生活也渐渐悠游自在。六月二十七日这一天,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