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来自《通志·六书略第一》六书图 艾尔曼转引的数据应该来自这里↑:“凡象形类,计六百八(608-0.025);凡谐声类,计二万一千八百十(21810-0.903);凡指事类,计百七(107-0.004);凡会意类,七百四十(740-0.031);凡转注类,二百七十二(272-0.011);凡假借类,计五百九十八(598-0.025)。”共计24135,艾尔曼多加...
《六书略》书影 郑樵首创六书分类之学。他在《六书略》中提出了具有新意的“文字子母说”,他认为文字是母子相生的。他在该书《六书叙》里说“小学之义,第一当识子母之相生;第二当识文字之有间。象形、指事,文也;会意、谐声、转注,字也;假借,文字俱也”,“象形指事一也,象形别出为指事。谐声转注一也,谐声...
《六书略》释文的梳理和分析.pdf,摘要 摘要 宋代鄞樵的《六害略》是绻《就文》建立“六害理输之后第一次系统地徒理 输和寅践上造行阐述的著作,因其以“六害一统天下之字, “凡许氏是者徒之,非 者逵之’’,封杵慎提出不同及秤判意兄,受到傅统文字晕界的否勰,甚至被斥耦
《六书略》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文字学著作。五卷。宋郑樵撰。收于《通志》之中。《通志》成书于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撰者事迹参见《通志》条) 作者认为六书是小学的基础,小学则是经术的通径,所以圣人之道,惟籍六 文字学著作。五卷。宋郑樵撰。收于《通志》之中。《通志》成书于宋绍兴三十一...
郑樵《六书略》分析.pdf,内容提要 郑樵,福建莆田人,生于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卒于南宋高 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终年59岁。一生著述颇丰,《六书略》是他 的一部十分重要的文字学著作。郑樵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为参照对 象,结合金石文字,创建了较为合理、新颖的
(宋)郑樵【通志·六书略·论子母】 (宋)鄭樵【通志·六書略·論子母】 立類爲母,從類爲子。母主形,子主聲。《説文》,眼學。眼見之,則成類;耳聼之,則不成類。《廣韻》,耳學。耳聼之,則成類;眼見之,則不成類。故《説文》主母而役子,《廣韻》主子而率母。《説文》,形也,禮也;《廣韻》,聲也,...
《六书略》 是将六书理论与汉字实际结合起来研究的文字学著作, 它的每一书都有系统的条例和例字, 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六书分类理论, 这是文字学史上对六书理论的第一次系统研究。但汉语文字学史上对于郑樵、 对于《六书略》 曾一度忽视或给与不正确的评价, 对郑樵的六书理论、 释字体例都缺乏深入而专门的研究...
《六书略》兼书问题研究 摘要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导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 选题的意义。《六书略》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六书相兼问题,在中国文字学史 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必须公正评价郑樵的兼书研究。其二,郑樵...
郑樵仅“三年为文字之学”,著作就有《象类书》、《六书证篇》、《六书略》、《金石略》、《石鼓文考》、《续汗简》、《字始连环》、《梵书篇》、《分音之类》等。众多的字书著作,多篇早已亡佚,现存最重要也是最能体现郑樵文字学研究成果的是《六书略》。这是郑樵持“凡许氏是者从之,非者违之”的态度研...
批判者的成就与困惑——论郑樵《六书略》象形理论研究的成就与具体汉字的归类 35 p. 《六书略》研究 33 p. 《六书略》研究 32 p. 《六书略》の研究 32 p. 《六书略》研究 2 p. 野外作业如何防止昆虫叮咬 82 p. 《六书略》兼书问题研究 81 p. 《六书略》兼书问题研究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