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初期的政体构建深受幕末“公议政体论”的影响,其构建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位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国家发布《五条誓文》为开端,国家设立了公议所作为“公议”的补充机构,并在政体调整后改为集议院;第三阶段始于废藩置县后的制度改革,明治中央采用新的“三院制”,设立左院作为三院中的立法机关履行“公议”...
倒幕派的岩仓具视和萨长两藩由于大政奉还而一度失去了武力讨伐幕府的名分,同时诸侯召开会议时多持公议政体论,对德川家采取接纳的态度,支持德川庆喜参与新体制的建设,而此时长州藩尚未解除朝敌的罪名,事实上在朝议发言中明确持倒幕意见的仅有萨摩一藩,故而担心形势有变。于是岩仓具视制定了政变计划,即拥明治天皇和...
公议政体论是幕末庆应时期为革新幕藩体制而提出的一种国家权力结构的设想。 5 本词条全统直呀数无基本信息模块,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目录 1来源 折叠编辑本段来源 1867年10月,大政奉还后,岩仓具视、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讨幕派抑制土佐藩的公议政体论,于12月9日毅然实行政变,废...
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 ”可知,该国 有谈到议会两院,首相以及国王等内容,这与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符,D项正确;美国的共和制下,国家元首是总统,不是国王,排除A项;法国共和制下,法国没有国王,排除B项;俄国的君主制下,俄国...
名词解释:公议政体论 幕末庆应时期为革新幕藩体制而提出的一种国家权力结构的设想。文久年(1861-1863年)以来,通过“公武合体”、诸侯会议以革新政治体制的设想,是吸收“上、下两院论”等欧美议会制度的知识而形成的,在当时是最具体的一种政权设想。土佐藩为了避免讨幕派和幕府之间的武力决战提出“公议政体论”,...
“公议所”由大公议会和小公议会构成,大公议会相当于国会,小公议会相当于地方议会,他希望以此来创建新的国家制度。除此以外,还岀现了各种形式的公议政体论。那一方面是因为欧洲以及美国的议会政治的知识传入日本的缘故,但是外来制度这么快就被接受,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现象。我们不得不认为:正因为具有尊重公论众...
公议政体论是幕末庆应时期为革新幕藩体制而提出的一种国家权力结构的设想。简介 文久年(1861?1863年)以来,通过“公武合体”、诸侯会议以革新政治体制的设想,是吸收“上、下两院论”等欧美议会制度的知识而形成的,在当时是最具体的一种政权设想。来源 土佐藩为了避免讨幕派和幕府之间的武力决战提出“公议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