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下称“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的“公益慈善与民生事业2023年进展与2024年趋势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公益研究院就慈善事业、儿童福利与保护、养老服务业在2023年的进展和2024年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研究发布。其中,2023年慈善事业十大进展与2024年五大发展趋势引发热议。2023年慈善事业...
阳光透明、规范高效的新型慈善体系,充分发挥省级示范性慈善基地—“96345”党员志愿服务中心的作用,通过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发展慈善信托、开办慈善超市、开设公益集市、开展慈善创投、强化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打造立体化、协同化、品牌化的“慈善共同体”,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据翟福利介绍,自2016年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黑龙江省慈善工作坚持高站位部署、高标准谋划、高质量融合,统筹推进、一体推动,龙江公益慈善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黑龙江省把慈善事业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谋篇布局,一体推进,建立了由26个中省直单位为成员的社会工作(慈善事业促进)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全省...
慈善事业将在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方向指引下持续发展,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进一步释放能量,全面深入参与教育发展、健康中国、社会服务、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应急与风险防控、社会治理、国际交流等事业的建设,成为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增进民生福祉的重...
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慈善法,坚持依法治善、依法兴善、依法行善,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改革发展。 慈善...
第四,培育发展慈善组织、优化结构也是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慈善组织充满了活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目前面临的一个瓶颈,慈善组织登记注册还是需要有业务主管部门,虽然2016年国办《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稳妥推进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但是...
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实施慈善法,推动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更大助力。谌贻琴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取得重要成就。新时代...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大会并讲话。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实施慈善法,推动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更大助力。
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当代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公益慈善事业呈现出不同特征。 在古代,由于文化、国力、统治者的态度和民间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呈现由官方主办主导逐渐转向民间兴盛发达的态势。 在近代,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表现出多元主体共存、各显特色的特征:官方着力于变革转型...
国际上虽然没有从理论层面直接提出“第三次分配”的概念,但也充分认识到慈善公益事业在推进社会财富合理分配中的积极作用。一些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政府对慈善公益组织的大力扶持、对慈善公益事业的激励和监管机制是有效推进第三次分配的核心要素。扶持慈善公益组织 第三次分配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而参与的主要载体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