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 一,与弟宏道、中道并称“三袁”。代表作有《戒坛 山一》、《上方山》、《小西天一》等。 袁宏道: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 派“主帅,袁宗道二弟。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 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代表作有 《虎丘记》、《初至西湖记》、《开先寺...
“公安三袁”是明代文学流派“公安派”的核心人物,因三人来自湖北公安县而得名。袁宗道(字伯修)为兄长,袁宏道(字中郎)次之,袁中道(字小修)最幼。他们提倡文学创作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主张打破僵化的复古文风,对中国文学史影响深远。题目通过填空形式明确指向三人名字,历史记载清晰且题目结构完整,故答案成立。
袁氏一族虽然提倡勤俭,但遇有灾荒,又乐善好施,常救乡民于水火之中。明嘉靖年间,公安大闹饥荒,三袁祖父袁大化拿出两千石稻谷和两千两银子救助灾民,事后当众销毁所有借据。 袁氏家训擅长教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言导人,蕴藉着科学的育人思想,...
公安“三袁”属于中国论 文/王福学 中国文学史上以“三”著称于世的大凡有“三张”“三曹”“三苏”“三袁”。“三张”指西晋诗人张载与其弟张协、张元的并称;“三曹”指三国时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三袁”指晚明公安袁氏三兄弟: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
三兄弟是明朝万历年间“公安派”(亦称“性灵派”)文学代表人物,史称“公安三袁”。三袁倡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力挽复古颓靡之习气,开一代文学之新风,为嗣后三四百年间绵延不断的文学革新思潮揭开了宏大序幕。袁氏族谱 公安三袁纪念馆 袁宏道故里碑亭 《袁氏家教十则》之教孝慈 袁氏家训 袁氏家训...
公安三袁这兄弟三人当中,大哥是袁宗道,二弟是袁宏道,三弟是袁中道。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由大哥袁宗道开端,二弟袁宏道是中坚力量,也是文派的领导人物,三弟袁中道对公安派的影响扩大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公安派在文学上主张通变,他们极力的抨击当时文坛上“剽窃成风,众口一响”的不良现象。在创作上更是讲究展露...
际为公安三袁分别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这三兄弟是明代晚期的散文家,因为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三袁”,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际为际为际为袁宗道(1560年3月12日—1600年12月...
创下这个文学奇迹的,就是生于湖北公安,史称“公安三袁”的晚明著名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锐意变革,倡导性灵,开一代文学之新风,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为嗣后三四百年间绵延不断的文学革新思潮揭开了宏大序幕。 三袁画像 在为人做官方面,三袁也广为世人...
公安三袁(又称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袁氏家世 三袁的先人本不是公安人,而且并不姓袁。据清咸丰本《袁氏族谱》记载,“公安之有袁氏也出于江西丰城之元氏”(《袁氏谱原序》),...
“公安三袁”,即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这三位杰出的文学家,是明朝晚期在湖北荆州公安县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璀璨星辰。他们不仅是万历年间“公安派”或“性灵派”文学的代表人物,更是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创作宗旨,力图在晚明文坛上扭转复古和模拟的颓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