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是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导的合纵声势煊赫,在战国影响深远。时人景春曾评价他:“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人物生平 早年仕魏 公孙衍是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人。早在魏惠王三十年(前340年)稍前,公孙衍就已经在魏国为将,担任犀首一职,曾请兵二十万希望...
张仪和公孙衍都是魏国人。张仪是魏国安邑人;而公孙衍是魏国阴晋人。大家要知道,所谓的“公孙”这一个姓氏,都是出自于贵族后代,即公子公孙。比如商鞅也叫卫鞅,又叫公孙鞅,来自卫国公室的后代;白起,又叫公孙起,是楚国太子建的后人。 从张仪与公孙衍的争斗看出,这也是魏国平民大贤与贵族官僚的一次争斗。而这两者的...
史记,张仪陈轸犀首列传当中记载,公孙衍尝配五国之相印为约长,意思是说,公孙衍曾经佩五国的相印,是纵约长,指的大概就是这一段时期的事情。公孙衍和张仪之争。与史记当中,苏秦假意激怒张仪逼他入秦,师兄弟两个人一纵一横,拿捏天下十来年的故事,非常的相似,所以在接下来的故事当中我们会为您讲到,张仪到秦国为...
真正使用合纵与张仪的连横争锋的是魏国的公孙衍,号称犀首。《孟子》中有一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也间接证实了这一点。1.由魏入秦 公孙衍是魏国阴晋人,一开始在魏国担任将军,曾率兵攻打齐国。公元前334年,魏国相国惠施主张“合齐、楚以按兵”,组织徐州相王,使...
公孙衍是张仪的政敌,张仪在魏国推销“连横”政策,公孙衍就出来加以阻拦,派人到韩国去把张仪合秦、魏是“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魏王重用张仪是“欲得韩地”的目的告诉了韩国大臣公叔。公孙衍称,如果韩重用他公孙衍,秦、魏的交易就可以被阻止,并且可以达到“魏必图秦而弃仪、收韩而相衍”的目的。公叔认为...
公孙衍、张仪,俩人都是魏国人、都为秦惠文王服务,而且是政治对手。前者曾担任秦国的“犀首”,于公元前333多次率军攻魏、全面拿下河西之地,被封大良造;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他还在公元前332年裹挟着齐、魏伐赵,成功击碎了苏秦组织的六国合纵。张仪咱们就太熟悉了,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把楚怀王玩得团...
公孙衍是继商鞅而后秦国第二个最有权力的大良造,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而且在公孙衍的万般筹谋中,秦国攻占魏国河西和阴晋地区,魏国自吴起以来垄断河西之地的格局被彻底颠覆。但公孙衍本是魏人,其所攻占的阴晋本就是其家乡所在。这种关系成为公孙衍之软肋,其后张仪入秦便以此为由,诋毁公孙衍消极作战,遗失战机,...
据《战国纵横家书》记载,张仪生于公元前378年,死于公元前309年,比苏秦(公元前 337年-公元前284年)大了四十多岁。也就是说,当张仪纵横天下的时候,苏秦还是个吃奶的小娃娃,根本不可能派人资助张仪入秦,其实历史上,张仪真正的对手是公孙衍。大改革家商鞅死后,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继续带领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