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秦穆公在征询了公孙枝的意见之后,看出了夷吾是一个猜疑又好胜的庸才,并非是安邦定国的良君,想要安定晋国的内乱恐怕是很困难的。然而让这种人出任晋君,对亟欲扩张势力与版图的秦国来说,却是最有利的发展,因此答应了夷吾的请求,派遣百里奚率领军队护送夷吾回国接任君位,是为晋惠公。没想到夷吾回国后,却...
”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日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 ,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 。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君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以要晋国之成,复其君而质其嫡子,使子父代处秦,国可以无害。 ”是...
从“谋无不当,举必有功”可看出百里奚确有真才实学;从“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可看出公孙枝大度,不妒贤嫉能;从“缪公遂用之”可看出秦穆公善于纳谏。注意组织好语言,文从字顺。 【点睛】 【参考译文】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虢国逃出,被晋国俘虏,后在秦国喂牛,相传以五张...
值得一说的是,公孙枝做事始终是有始有终,而且终其一生都在贯彻“无私”之意,百里奚、蹇叔尚有子孙成为秦国的重臣名将,而公孙枝似只一人而已。公孙枝迎重耳,扶重耳,在秦国为穆公谋,在晋国帮助重耳灭掉最大阻碍,即晋国前国君身边的重臣吕省、郤芮,在天子王城面见天子,可说是当时晋秦之地的最著名名臣。...
秦穆公霸业依仗的人臣之楷模“公孙枝” | 秦穆公的霸业全靠此人,他叫公孙支、也叫公孙枝、公孙子桑, 他也是姓“桑”的祖先。 公孙枝可以说德才兼备,乐观直爽、心洁无暇,临终大笑而逝, 陕西凤翔人,生卒年不详。 公孙枝年轻的时候绝对是个性情中人,年少时十分钦佩 ...
公孙枝的这种高尚行为,赢得了后人“贤士”的赞誉。史料记载,公孙枝年轻时曾在晋国居住多年,后来回到秦国。当时的秦国教育水平较低,人才匮乏,经济也相对落后。而晋国则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秦穆公在与公孙枝的交谈中,被他的才华所打动,于是邀请他担任秦国大夫。公孙枝深感秦穆公的知遇之恩,因此他全心全意地...
秦国大夫公孙枝得到他而非常高兴,把他进献给秦穆公,三天后,公孙枝请求把国事交给百里奚。穆公说:“买他只花了五张羊皮,却把国事托给他,不被天下人笑话吗?”公孙枝回答说:“相信贤者而任用他,这是君王的英明;礼让贤者,甘心于下位,这是臣下的忠诚。(国事交给了百里奚,)您能成为明君,我将成为忠臣。如果他...
公孙枝③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④,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
然后说到人才引进,这个时候把公孙枝介绍给了穆公。 穆公非常高兴,一来跟晋国要成亲戚了,二来还请来了公孙枝这样的人才,看上去就是人才。 三个人一边喝酒,一边聊了起来,主要是秦穆公和公子絷向公孙枝请教。公孙枝虽说是个破落贵族,但是义务教育没拉下,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当下甩开腮帮子,一边吃一边说,...
公孙枝得而说之说的意思 译:公孙枝得到他并且很欣赏他 这里的“说”通“悦”,有“高兴、欣赏、赏识”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于《吕氏春秋<慎人>》。说的是“公孙枝得到百里奚后,很赏识他,便把他敬推荐给缪公”。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