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卫公孙朝①问于子贡②曰:“仲尼焉③学?”子贡曰:“文武之道④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⑤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⑥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①公孙朝: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其事迹不可考;②子贡:端木赐,字子贡,孔子门生。儒商鼻祖,善于经商,善雄辩,曾任鲁国卫国丞相;③焉:...
卫公孙朝:卫国的一位名叫公孙朝的人。 问于子贡:向子贡提问。子贡,孔子的弟子,名端木赐,字子贡,能言善辩,是当时有名的外交家和商人。 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焉学:从哪里学来的。焉,疑问代词,表示哪里。 综上所述,整句话的白话文翻译就是“卫国的公孙朝向...
卫公孙朝①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②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
⑴卫公孙朝——翟灏《四书考异》云:“春秋时鲁有成大夫公孙朝,见昭二十六年传;楚有武城尹公孙朝,见哀十七年传;郑子产有弟曰公孙朝,见列子。记者故系‘卫’以别之。”反馈 收藏
公孙朝,姬姓,名朝,孟懿子时的成地大夫。前516年,齐景公派公子I带兵护送被三桓赶走的鲁昭公回国。公孙朝对季平子说:“像成这样的‘都’,是用来保卫国家的,请让我们来抵御齐军。”季平子答应了。公孙朝请求送人质到季孙氏这里,季平子不答应,说:“相信你,这就足够了。”公孙朝假装对齐军说:...
19.2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①:“仲尼焉学②?''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③,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注释】 ①公孙朝:卫国大夫。当时鲁、郑、楚三国也都有公孙朝。所以指明卫公孙朝。 ②焉:何处,哪里。 ③识:通“志"。《汉书.刘...
19.2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注释】 ▲公孙朝: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其事迹不可考。 清藏书家、学者·翟灏《四书考异》:“春秋时,鲁有成大夫公孙朝,见昭公二十六年《传...
卫公孙朝^{①}问于子贡^②}曰:“仲尼^{③}焉^{④}学?”子贡曰:“文武^{③}之道,未坠^{⑥}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②?”-选自《论语·子张》注释助读①卫公孙朝:卫国的大夫公孙朝。②子贡:春秋时卫国人,孔子的学生,善于辞令。
卫公孙朝:卫大夫。春秋时鲁、郑、楚三国皆有公孙朝,故加卫字以别之。 仲尼焉学:尼,乃孔子卒后之谥。孔子卒,鲁哀公诔之,称之曰尼父。盖尼本孔子之字,古人有即字为谥之礼也。《论语》惟此下四章称仲尼,篇末且有其死也哀之语,似皆在孔子卒后,故称其谥。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朱子•论语集注】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朝”,音潮。“焉”,于虔反。公孙朝,卫大夫。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