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背舍:背是违背。舍是舍弃。违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舍弃五欲(财、色、名、食、睡)的享受。八背舍又叫八解脱。就是: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 ...
解析 一者内有色相(白骨人)外观色,(八种色光普照)是背弃欲界舍初禅境也.二者内无色相外观色,是背舍二禅境也.三者净(色光清净)背舍,即背舍三四禅境.四者虚空处背舍.五者识处背舍.六者不用处(无所有处)背舍.七者非想非非想处背舍.八者灭受想背舍.修此禅者,能于四禅四定背弃不著而成出世间法也....
“八胜处”和八背舍一样,也是八种超越低层次禅定而进入受想灭尽定的禅观法,因其能破净、不净五欲,又长于调制自心,较背舍更为殊胜,故名“胜处”。 第一胜处名“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入手门径与八背舍初门大体相同,从内观己身不净,外观所爱之人不净,进观众生有美、丑二类,...
又,背舍不定,或因中说果,名背舍为解脱;自有果中说因,名解脱为背舍。若定判者,断惑究竟,事、理具足,称为“解脱”;若惑未尽,定未备,但名“背舍”。“背”者,厌下地及自地净洁五欲;“舍”者,舍是着心,故名“背舍”。 若破爱,多发外相,如前说;若破见,多发内相,内相者,即八背舍也。 一、“...
八背舍 摘自:三藏法数 - 明·一如等 撰 更多:https://www.bmcx.com/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三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 二内无色相外观色 三净背舍身作证 四虚空处背舍 五识处背舍 六无所有处背舍 七非有想非无想背舍 八灭受想背舍次十想而辩八背舍者。前九想十想。既是坏法对治观门。则横局而竖短。对治定观诸禅。皆未具足。若证圣果。则无三明八解脱等。诸大功德也。今欲具明一切无漏对治。
八背舍别称是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三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
八背舍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名数)新曰八解脱。再加八胜处十一切处,谓之三法。此三法为远离三界贪爱一具之出世间禅也。智度论二十一曰:‘背舍为初门,胜处为中行,一切处为成就也,三种观足,即是观禅体成就。’更多:https://www.bmcx.com/
释初品中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 八背舍者:内有色,外亦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外观色,是第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第三背舍;四无色定,及灭受想定,是五合为八背舍。背是净洁五欲,离是著心,故名背舍。不坏内、外色,不内、外灭色相,以是不净心观色,是名初背舍。坏内色,灭内色相;不...
30.1、(卷十)八背舍①:欲界定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台北新店 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卷十讲义: 一、观禅:1、八背舍;2、八胜处;3、十一切处 二、鍊禅:九次第定 三、熏禅:师子奋迅三昧 四、修禅:超越三昧 五、顶禅:佛智三昧 六、无诤三昧 七、四无碍辩:1、法无碍辩;2、辞无碍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