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传承学校“政治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校训育人”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守正创新推动教师党建和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加速凝聚壮大新时代哈工大“八百壮士”爱国奋斗力量。
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队伍就是后人常提起的哈工大“八百壮士”。70年过去了,“八百壮士”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哈工大人,始终把国家需要、时代使命当成自己的追求,在教学、科研等各领域取得一项又一项丰硕成果。黄文虎:哈工大校长,科研教学两不误 1991年1月,黄文虎(左2)出席在哈工大举...
哈工大“八百壮士”的爱国奉献精神让我非常感动,我将把这种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通过主题宣讲、参观校史馆等活动引导学生爱校荣校,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将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紫...
哈工大“八百壮士”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从祖国各地齐聚哈尔滨工业大学的800多位年轻教师,他们承担起教学科研任务,为共和国的工业化事业献身,平均年龄27.5岁,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创办了24个新专业。 哈工大八百壮士:共和国工业化事业的奠基者 ‘哈工大八百壮士’事件背景 在新中国成立...
“八百壮士”齐聚的1956年,一个基本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以机电、电气、土木、工程经济等为主的教学体系基本建成。同时,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也形成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哈工大“八百壮士”。哈工大从此迎来大建设、大提高、大发展的“春天”。哈工大原党委副书记顾寅生在谈及哈工大精神时,将195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八百壮士”之一秦裕琨回忆说,1954年,在他从上海来到哈工大的第二年,就参与组建了我国最早的锅炉专业。“当时是学习苏联技术,今天我们的技术已在世界上领先。”秦裕琨欣慰地说。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给学生上课(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 虽然人才急需,但哈工大培养学生始终...
哈工大“八百壮士” 20世纪50年代,新调入哈工大物理教研室的25名青年教师。 86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哈工大“八百壮士”代表秦裕琨 仍清晰记得刚抵达哈尔滨时的场景 他和同学们出了车站 哈工大一名教师 带着当时学校仅有的交通工具 马拉平板车 接他们到学生宿舍 这是他从没见过的场景 1954年,秦裕琨(前面左三...
近70年过去,老一辈“八百壮士”或已离去,或年至耄耋,他们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哈工大人,始终把国家需要、时代使命当成自己的追求,在教学、科研等各领域取得一项又一项丰硕成果。 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彰显着一代代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念与担当。 “马路大学” 作为学校培养的师...
学校党委坚持将哈工大“八百壮士”英雄群像作为引领推动总书记关于教师重要要求落地生效的生动载体,通过深挖内核、创新宣传、系统宣讲、选树典型不断强化正面引领,涵育争做“大先生”的良好生态。 一是在挖掘上下功夫,以深挖内核打磨“硬汉”文化。组建专班开展“八百壮士”精神研究,深入挖掘30余位老一辈哈工大“八百壮...
他们是一批坚守在东北一隅的知识分子,近70年来,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哈工大“八百壮士”。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正是这些知识分子,用浓厚的家国情怀积淀出哈尔滨工业大学“八百壮士”精神,让哈工大成为共和国“工程师的摇篮”。一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