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今昔殊异的慨叹。前四句是对比,后四句是抒情。诗人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此诗用词直白,通俗易懂。作品原文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赏析 诗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的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体裁是七言律诗。原诗如下: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诗歌大意:往年八月十五月明之夜,我在都城长安的...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中秋夜月的美景,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毫无尘俗气息。作品原文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¹。暑退九霄净²,秋澄万景清³。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⁴。能变人间世⁵,翛然是玉京⁶。注释...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佛教中亦是月光菩萨圣诞日。 月光菩萨,梵文名为Candra-prabha,亦称作月净菩萨或月光遍照菩萨。在秘密曼陀罗中,他象征着如来教化众生的德行,代表着转化众生的苦难,使之获得利益与安乐。月光菩萨的法相为白色,左手握拳置于腰部,右手持莲华,莲华之上饰有半月形,半月形成为其三昧耶形...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译文: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中秋,作者当时任杭州通判。第一首写作者作出去看钱塘江潮的打算,第二首描绘所看到的潮水的威势,第三首抒写看潮后兴起的感慨,第四首以地方官的身份抒发因看潮而生的议论,第五首再次抒发观潮所得的感想。全诗波澜...
在汉传佛教中,八月十五也是月光菩萨圣诞日。月光菩萨,又称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药师如来之胁侍。 通常菩萨本尊形像化身为一袭纯净、圣洁的白衣,左手持念珠,右手持莲花,其莲花上有半月形,安坐或站立在莲花宝座上。 《药师经》曰:“于其国中,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