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犼能吞食恶鬼,且凶猛无比,连龙都畏惧三分。因此,在古代陵墓建筑中,犼的形象常被雕刻在屋脊、华表等显眼位置,以其威猛之势震慑邪祟,护佑墓主人不受侵扰。 除了以上几种神兽外,还有其他如人面镇墓神兽(多为胡人形象,面容狰狞凶猛)、兽面镇墓神兽(多为狮面或虎面,形象逼真)以及龟、蛇等神兽也常被用于镇墓...
墓前神道两侧,会有各种数量不等的石像生来给墓主看门护院。石像生除了高等级墓室配有人物(翁仲)造型外,一般墓前多为动物造型,最基本的有石马、石羊,这两样动物代表忠、孝。另外还有石虎、獬豸、辟邪等,这类属于镇墓神兽,也是为了保死者灵魂安稳和驱吓恶鬼,同时用以增强墓室前的式仪感,起护卫陵墓,趋吉除祟的...
镇墓瓶或作罐、瓮、盆等,多为陶质容器,其表面或内壁写有文字,称镇墓文、解注文。 其后镇墓、解注之意已归并到墓券中,故中原地区不再使用镇墓瓶。(但在六朝,西北地区仍有使用。) 古代镇墓兽、镇墓券、镇墓契等都是借助古代神话或谶纬或天神、天帝等宗教信仰,而形成固定或专门格式的墓葬祷告器物或文书。
马鞍山市博物馆,青釉镇墓兽,一脸呆萌。 西安博物馆的网红,人称:“板牙兔”。 西安博物馆的镇墓兽。居然还吐着舌头,你赢了。 同样是西安博物馆的镇墓兽。对于镇墓兽从呆萌到狰狞的演变史,网友推测纷纷,有人说当时制作水平不高,就行小孩画怪兽很可爱一样,也有人说当时的人见识少,随便一个就吓到了,还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