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全课程”的全也包含这样的理解:让寻常的校园生活充满惊喜和期盼。 总之,全课程不是单纯的课程加减,不是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课程的整体综合变革,它试图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生态,营造师生共度的幸福的教育生活。 常丽华:“包班”的故事,那么小,那么好! 常丽华是全课程的主要研发者之一,也是亦庄实验小学...
全课程教育理念是一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跨学科整合、关注实际生活应用的教育理念。在这一教育理念的背后,有着许多扩展知识,涉及到教育的不同层面和方向。1、跨学科整合:全课程教育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即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递,更注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关联,形成更为综合和有机的学习体系。这要...
一、组织构架Part 1二、项目“炼成”记Part 2项目一共分为七个主题工作坊,分别为:全课程建设的课程组织变革、全课程建设的需求与资源开发利用、全课程建设的目标体系建设、全课程建设的实施体系建设、全课程建设的评价体系建设、全课程建设的成果梳理总结。阶...
课程思政不仅要全课程育人、全过程育人,而且还要全方位育人。因此,高校需要积极探讨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 坚持全方位育人理念。在育人目标上,立足学生全方位发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防止走向单向度和片面性育人。在育人环境上,营造党政领导、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参与的氛围,形成教育、管理、服务、实践、文化协...
全课程开放,区域教研联动!这所学校的教学开放日看点十足 活动中,学校以道德与法治科组、音乐科组和美术科组作为代表,举办了内容丰富的全区域联动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继续深化和延展了东莞中学集团化办学的价值链,既全面展现了东莞中学南城学校推进品质课堂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持续探索,同时还通过搭建区域校际间教研...
高校要抓住“课程教学”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环节”,打造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劳动教育全课程体系。第一,促进劳动课程与德育课程“同频共振”以实现“以劳育德”。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高校“课程育劳”课程体系中具有“铸魂领航”的天然优势。高校要充分发挥好“...
所谓“全科教师”,就是要担任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老师,这与“全科医生”非常相似。有了全科教师,其一人独揽的教学课程就被称作所谓的“全课程”了。这应该是特殊时期特定条件下的办学产物,切不可滥用错用。目前我们的乡村学校可以培训“全科教师”实施“全课程”。2014至2015学年,笔者到粤北支教一年,...
全课程教育理念的“全”并不是一位老师包教所有学科,而是指全脑、全身、全方位、全时空。 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全脑、全身参与 全课程教育理念的科学依据之一在于“具身认知理论”,人的生理体验可以激活心理感觉。 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身体能够让知识更加地直观、鲜活;通过与学生之间身体上的互...
1、“全课程”的名号在全国可谓已经打响,从每天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即可窥见一斑。我们每天在接待全国各地的参观访问团的时候,可有真正再像过去的一年那样仔细思考全课程究竟“全”在哪里?相信在“全课程”伊始,整个学校也没有想好究竟一个“全”的课程该是怎样的。这个“全”字到底该怎么体现出来,难道说以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