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传播:小麦全蚀病病菌主要集中在病株根部及茎基部距地面15厘米范围内,小麦收割后,病株根茬大部分留在田间,土壤中菌源量逐年积累,致使病田的病情也逐年加重。土壤中的病菌还可以通过犁耙耕种向四周扩展蔓延。(二)粪肥传播:带病菌的病残体混入粪肥中,这些粪肥若直接还田或者不经高温发酵腐熟施入田...
发病田单收单打,所收小麦严禁留种,且麦秆、麦糠不能直接还田,最好高茬收割,然后把病茬连根拔掉焚烧,尽量减少菌源。重病地块,可实行轮作换茬,推行麦菜、麦棉等轮作,以切断全蚀病菌源积累,控制病情发展。严重发生地块,三年内不种小麦而改种其他作物,可控制全蚀病的发生。同时,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
部分田块/地区除了有小麦全蚀病以外,还可能存在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和地下害虫等混合发生的病虫害问题,此时可施用辛硫磷+三唑酮,兑水拌种后播种。
小麦全蚀病典型的田间症状是抽穗期至灌浆期呈现的白穗症状和茎基部和根部黑化症状。病菌菌丝侵入麦苗根部后大量繁殖,破坏根组织细胞,堵塞根部导管,使植株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能正常运输,导致麦苗分蘖减少,植株下部黃叶増多,麦穗变小并停止生长。苗期感病的植株有时还会出现矮化现象。病菌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间都能侵染...
对于小麦种植户来说,掌握小麦全蚀病的病发条件、症状、规律等技能,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该病害所造成的种植损失。一,病发条件 小麦的全蚀病,它是属于土壤寄居病菌,菌丝可遗留在土壤、种子、病株等2-3年,其中遗留在小麦病株残根中的菌丝是主要的侵染源,另外,经常更换麦种、秸秆还田处理不当等...
全蚀净拌种剂是一种专门用于控制小麦全蚀病的保护性杀菌拌种剂。其主要成分硅噻菌胺能干扰病菌活动,抑制病菌侵染,从而有效降低小麦全生育期全蚀病的侵染机会。使用全蚀净拌种剂处理小麦种子,可以在种子周围形成药剂保护圈,随着种子萌发,药剂保护圈逐渐扩大,使小麦根系在病害...
小麦全蚀病,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它分布广泛,在小麦种植区域基本都有发生,主要危害小麦根部或者茎基部,给小麦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小麦在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感染全蚀病(从苗期开始一直到收获前),而全蚀病的危害又比较大,据一些农户反应,感染全蚀病的麦田,轻则能造成10%左右的减产,重则...
3、在小麦拔节期间,每亩用15%粉 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00-15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浇麦田,防效可达60%左右。 4、药剂灌根。小麦返青期,施用蚀敌或消蚀灵每亩100~150毫升、对水150千克灌根。用以上预防方法连续使用2~3年...
随着温度逐渐升高,降雨量增加,田间湿度增大,病害进入危害盛期,病斑快速向周围扩展,造成地下须根全部枯死,失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地上部分干枯。发生严重时,田间出现大面积干枯,减产十分严重,植株死亡较早时,可造成绝收。发生特点 小麦全蚀病病菌称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随小麦秸秆...
防治小麦全蚀病,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加强田间管理,再适当的配合药剂防治,才可有不错的防治效果。应尽早防治,拔节期显病时,小麦产量可减少一半,甚至更多。1,选用抗性品种,以分蘖力强,根系发达的小麦品种,抗病、耐病性最强。2,田间合理轮作、换茬种植,可与甘薯,棉花,大蒜,油菜等农作物倒茬种植。条件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