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全虫、蝎子、伏背虫、虿、䖯、杜柏、主簿虫、蛜。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入药部位: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全体。 性味归经:性平,味辛,有毒。归肝经。 采集加工:春至秋季捕捉活蝎子,捕后放入清水中呛死,然后倒人锅内水煮,水量以没过蝎子为度。每500克蝎子加食盐150克,煮3~4小时,至...
【名称】全蝎 【别名】全虫,茯背虫,虿,虿尾虫,杜伯,干蝎,蝎子,淡全虫,全蝎尾, 【归经】平,辛,有毒。归肝经。 【功效】熄风止痉,活络止痛,解毒散结。 【功效特点】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其性善走窜,能穿透筋骨,故有通经络、行气血、攻毒散结作用,多用于惊痫抽搐、中风、...
全虫,也被称为全蝎,是一种具有独特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它性味咸、微温,带有一定的毒性,主要入肝经。全虫的主要功效包括息风止痉、解毒散结和通络止痛。在临床上,全虫常用于治疗急慢性惊风、中风口眼歪斜以及破伤风等疾病。对于中风口眼歪斜的治疗,全虫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熄风止痉的药物如白芥子、僵蚕等配伍...
每日认识一味中药--【全蝎】别名:全虫、蝎子。【动物形态】钳蝎体分为头胸部及腹部2部。头胸部较短,背面覆有头胸甲。头部有附肢2对。胸部有步足4对。腹部甚长,分前腹及后腹两部。后腹部细长。尾刺呈钩状,上屈,内有毒腺。【药用部分】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性味归经】性平,味咸、辛,有毒;归肝经。
《中药志》:“全虫本品为常用中药,原名“蝎”,始载于宋“开宝本草”。目前野生或饲养均有,市售品中最常见者为“问荆”(钳蝎),由于加工不同,分淡水蝎、盐竭和活竭三类。《中药材手册》: 名称全蝎Buhus别名:蝎子、全虫[3] 《中药材手册》:“全虫【纲目名蝎,列入虫部卵生类】本品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 ...
金虫与全虫没有区别,在中药中金虫就是‘全虫’也就是蝎子,也叫‘全蝎’。老中医开处方时,有意写别名而不写正名,使外行的无法知道。全虫别名又称为金虫、蝎子、全蝎,钳蝎、茯背虫,主薄虫,杜柏等。扩展:1.金虫是蝎子的别名,它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此药物含有毒性,采取...
【异名】地鳖(《本经》),土鳖(《别录》),过街(《埤雅》),簸箕虫(《本草衍义》),蚵蚾虫(《袖珍方》),地婢虫(《鲍氏小儿方》),山蟑螂(《本草求原》),地乌龟(《分类草药性》),土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臭虫母、盖子虫(《河北药材》),土虫(《吉林中草药》),节节虫、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