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赴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是在1943年10月。先是中国驻印军发起缅北战役,攻占孟关、密支那、八莫等地,接着在云南的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5月发起滇西战役,攻克腾冲等地后进入缅甸,于1945年1月27日和中国驻印军在芒友胜利会师。1945年3月3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在反攻...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首批入缅的十万远征军作战失利,死伤大半,残军四散后撤,三万远征军败走野人山,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十万远征军入缅,幸存者不足十分之一,出行的豪情万丈与结局的凄惨悲凉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中国战争史上最沉痛的记忆。虽然后来,远征军重振旗鼓,再次集结,入缅作战取得了胜利,但那已经是后话。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掩护了英军撤退,保存了反法西斯力量,并消耗日军部分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为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怒江天险以西赢得了时间。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孟关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一个代表。在这四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远征军遭遇多番失败,伤亡人数高达五万多人。1942年5月,缅甸完全失守,中国远征军的首次缅甸之战不幸失利。数万中国战士,永远安息在异国土地。他们虽未目睹抗战胜利,但他们的付出绝非徒劳。中国军队在缅甸的激战,成功拖住了众多日军,对国内抗战...
中国远征军入缅时10万人,由于组织指挥混乱,作战环境恶劣,缺少联军配合,作战经验、战术方法呆板,伤病得不到及时很好的救治等,导致其成效受限。但其屡挫敌锋,多次救援英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浴血远征:中国军队远征滇缅战记》中介绍到, 在东吁战斗中,中国远征军第200师以1师之力与数倍于己的...
1942年8月,杜聿明奉重庆军委会电令从印度回国。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以10万大军出征,最终仅剩4万而就此告一段落。长官部直属队 第36师 师长:李志鹏(时为铨叙陆军上校)李志鹏(1908年—1968 年),江西雩都县贡江镇人。1946年7月31日铨叙陆军少将。第36师是国军最早接受德式装备和德式训练的部队之一...
在缅甸北部丛林中运输物资的中国骡马队 1942年2月至6月和1943年4月至1945年7月,中国两次派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第一次入缅作战,因出国仓促,指挥失误,英军撤退,日军计划周密,推进迅速,以失利告终。但在同古保卫战中,官兵英勇搏杀,予敌以严重打击。在仁安羌解围战中,歼灭日军1200多人,救出英军7000多人,...
日军为了切断这条生命线,选择入缅进攻,同时也想霸占缅甸丰富的自然资源。日军迅速增兵缅甸,防守缅甸英军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节节败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2月中旬,国民政府任命杜聿明(后由罗卓英接任)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率领第5、第6、第66军共三个军,10.4万余人入缅作战。但...
2月底,英国方面终于决定让中国军队进入缅甸。3月1日,中国远征军主力开始进入缅甸境内。 入缅前,英缅军总司令胡墩对中国军队入缅后的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其用意为:“利用中国军队掩护英军撤退。”同时,胡墩拒绝了中方提出的互派联络官的要求,因其担心英军开始撤退时,被中国军队提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