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这是确保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眼更好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更好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更好坚持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改革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
苏俄红军党军体制的特征,一是意识形态定于一尊——马列主义;二是在信仰专一的基础上,党组织有至上权威,党权高于军权。以此观之,还在党军体制输出中国之前,苏俄对国民党的要求——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和接受党共中人,就已为党军体制引入中国之后,国共两党的既合作又纷争,埋下了无法解开的心结。而这又为国民党的建军路...
3年前,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议中,通过了《授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政执法权》的决定,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组织,享有省部级的权限,实行党政军企合一体制。至今,新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带领下,治安、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程度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新疆的建设,远远没有停下。
中国唯一的党政军企合一的体制:上千年传统,治理水平非常高 引言 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不知大家是否有这么一个疑问:其他地方都是某某省这样的叫法,只有边疆它的全称叫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叫法呢?有其历史的原因,也有其现实的状况,更有新中国成立之后解放军对于边疆治理的重视和发展。蛮荒...
党军体制的“橘”与“枳” 孙廖蒋与黄埔军校党军体制的创设 结语部分 苏俄党军体制的特征,一是意识形态定于一尊——马列主义;二是在信仰专一的基础上,党组织有至上权威,党权高于军权。以此衡量国民党1924年发端的党军体制,军校和教导团虽然建立起了特别区党部,但党部的职权不够。且自军校开学,国民党即采取...
9月9日,孙复函蒋介石:“从根本办法,以练一党军而负革命之责任,此志正与兄同。”滇军、讨贼军、团勇、教导团等,均被孙呼为“党军”。由此可知,改组之后孙对“党军”“党军体制”并无一个明确的定位。鲍罗廷自1923年抵达广州,即采取各种方式劝说孙中山加强党的建设,引入俄式党军体制。但直至1924年11月孙中山...
苏俄顾问、中共党员与党军体制的发端 摘要:国民党1924年引入苏俄党军体制、接纳中共党员,其目的是矫正以往的党务、军事之弊,更重要的是以此换取苏俄金钱和武器的援助。国民党这种另类的“西体中用”,背后折射出苏俄和国民党相互戒备、各取所需,在现实...
摘要:新文治主义思潮、现实武装斗争、外部政治势力是推动国民党确立党军体制的三个主要因素。新文治主义思潮为国民党"党军"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体制基础;从推翻帝制到打倒军阀的新型武装斗争实践,推动着孙中山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具有中国特点的建军之路;苏俄介入中国革命并向国民党输出其"治党"和"治军"体制,促使...
摘要: 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为治理党军分离的痼疾,决议改党建校,以校建军,引入苏俄党军体制.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成为近代中国实践崭新驭军模式的开始.但在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等人的认知与践行之间,存在难以去除的隔膜.1924年初开始建立的党军体制,其制度规划与实际运行既有契合也有背离.国民党政权的军事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