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故助手 “兔园蒙师”这一典故出自明清之际著名学者黄宗羲的教育论文《续师说》。黄宗羲在文中继承并发扬了唐代韩愈《师说》的精神,强调教师不仅需要才学,更需具备高尚的品德。他严厉批评了当时社会中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却喜欢冒充教师、四处炫耀的人,将这类人称为“兔园蒙师”。 “兔园蒙师”意指那些知识浅陋、...
“兔园蒙师”这一典故与唐代一部名为《兔园册》(亦作《兔园策》、《兔园册府》)的蒙学教材有关。 “兔园”是汉文帝次子梁孝王刘武所筑园林的名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也称“梁园”、“睢园”。梁孝王死后,汉景帝把兔园改成田地,交由农民耕种,设置专门机构收取租税以供祭祀,收取租税的簿册用市井俚语记账,于是被叫...
至宋元时期,“兔园蒙师”已演变为对乡村塾师的贬称,暗含对其教学水平的不屑。黄宗羲的引用则赋予其更深层的哲学批判,强调教师若缺乏真才实学,会导致“学术衰微,世风日下”的严重后果。 三、教育伦理的文化警示意义 这一典故揭示了古代教育领域的深层矛盾:知识普及与学术深造的平衡、实用...
典故兔园 同源典故 梁王苑 梁园 梁苑 梁王兔苑 兔苑 相关人物 刘武(梁孝王) 《史记》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 明年,汉立太子。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多大县。孝王,窦太后少子也,爱之,赏赐不可胜道。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
《兔园留寒》是一部古代寓言故事,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列子》一书中。故事讲述了一只兔子为了度过严寒的冬天,在园中留下足迹,在其它动物发现后,大家也纷纷效仿兔子的行为。这个典故蕴含了深刻的道德寓意和价值观,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和应用典故,从中获得启示和指导。
* 国文·小学·典故: 兔园留寒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兔园留寒 相关典故: 兔园旧赏 兔苑宾 召邹生 延枚 延枚叟 授简 末至客 梁园客 梁园密雪 梁园宾客 梁园赋 梁园赋雪 梁园霰 梁王会 梁王雪下 梁苑客 梁苑邹枚 梁苑雪 相如逞才 赋雪 雪满梁园 雪销酒尽 高会梁园。 国文·小学·典故:兔园留寒...
历史典故> 兔园 ①特指梁孝王所营之梁国。汉枚乘《梁王兔园赋》: “梁王兔园赋。” ②借指宫廷。南朝梁江淹《青苔赋》: “游梁之客,徒马疲而不能去; 兔园之女,虽蚕饥而不自禁。” 参见:○梁园 兔园相关 久蛰思启 久违謦欬 九世同居 九五之位 ...
典故 兔园策《北梦琐言》卷一 宰相冯道,形神庸陋。一旦为丞相,士人多窃笑之。刘岳与任赞偶语,见道行而富顾,赞曰:「新相回顾何也?」岳曰:「定是忘记持兔园册来。」道之乡人在朝者,闻之告道,道因授岳秘书监,任赞授散骑常侍。北中村墅多以兔园册?童蒙,以是讥之。然兔园册乃徐庾文体,非鄙朴之谈,但...
历史典故> 兔园叟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九“《兔园策》,乃徐庾文体,非鄙朴之谈,但家藏一本,人多贱之。”唐太宗的儿子李恽命僚佐杜嗣先仿照应试科目策问的样式编成问答题集,取汉梁孝王的兔园为名,称为《兔园策》。唐五代时流传民间作为蒙童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