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学者认为克伦族与缅族同一族源,都是中国羌族的后裔。大约在公元600至700年间,克伦族从中国的青藏高原南迁进入缅甸,初定居在掸邦高原西南部地区,后向西南部和南部平原地区发展。历史发展 • 古代时期:早在骠人时期,克伦人的先民就已进入缅甸。缅人统治初期,克伦族各个主要支系已经形成。13世纪末到19世纪...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克伦不寻常的传统逐渐消失了。他们的小屋受到几个因素的威胁:现代技术、现代化进程、青年外迁。克伦族的大多数年轻女孩越来越多地获得现代技术和社交媒体,并普遍变得越来越有现代化意识,她们希望拥有大城市的现代生活方式。她们不想生活在原始的环境中,并试图获得离开原始家园的机会。 #历史#...
虽然缅甸很多年没有进行可靠的人口统计了,但是可以肯定,生活在缅甸的克伦族超过500万人,仅次于缅族和掸族,稳坐缅甸第三大民族(缅甸全国人口约5600万人)同时,在泰缅边界对面,泰国境内还居住着约50万克伦人也就是说,在妙瓦底城外,虽然一条河隔开了缅泰两国,但是河的两边都住着克伦人,他们是同一个社会,这对理解该...
作为社区生态保护的积极推动者,Siwakorn参与了众多文化与环境保护的国际项目,向外界传播克伦族在土地管理与资源保护方面的独特智慧。此外,他还参与了“Walk Like a Bee”项目,带领人们通过互动式“步行工作坊”深入体验克伦族的森林与轮耕景观,进一步推动关于授粉与环境保护的交流与讨论。Siwakorn不断分享着克伦族的...
轮耕,也被称为刀耕火种,是一种由克伦族等高地土著和少数民族社区实践的传统农林复合经营方式。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农业社区的适应能力,但在泰国的保护区内尚未被法律认可为社区林业管理的一种形式。研究人员通过对泰国的南邦府(Lampang)班克朗村(Ban Klang)的案例研究,展示了轮耕如何同时涵盖这三个领域。该研究...
克伦族说~我们的祖先来自大理,祖辈都说大理是最吉利的国名,克伦族要建国,就必须用这个国名。、就这样,大理国在中国灭亡了几百年后,又在缅甸复国了。后来,克伦军被政府军击败,退守缅甸东南一带,并于1951年建立克伦自治邦。之后,克伦族继续与政府军开战,这一打就打了70多年。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的克伦族...
克伦邦是缅甸的一个邦,位于缅甸东南部。该邦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其居民主要是克伦族人。克伦邦的主体民族克伦族是缅甸的第三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克伦邦和克耶邦以及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克伦族是缅甸的第三大民族,也是缅甸第二大的少数民族,人口约416万,占缅甸总人口的8%。克伦族主要分布在克伦邦和...
克耶族与克伦族在历史上的分化主要体现在服装颜色、相貌体征、语言和风俗习惯上。吴巴信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区和平原的克伦族在这些方面都有所变化。平原克伦族与后来进入缅甸的蒙古人种较为接近,而山区克伦族则与操南亚语系的非蒙古人种更为接近。克耶族与平原克伦族在吴巴信的论述中,被认为完全...
克伦族人还认为铜鼓中有神灵,因此对铜鼓小心翼翼地保管,一旦鼓面发生变化或变形,就要举行祭鼓仪式。在克伦社会,铜鼓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他们经常将贵重物品留在铜鼓中,与死者一起安葬,认为这是将带入来世的重要资产。在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中,也有使用铜鼓的。直到现在,克伦人的起源对历史学家来说仍然是个...
在克伦族的传统中,女孩们从5岁起便开始佩戴铜环,起初是在颈部及四肢,随着年龄的增长,铜环的重量和数量逐渐增加,直至25岁结婚时才暂停。这些铜环不仅作为保护措施,更是美的象征。女人一生中仅有几次机会取下颈上的铜环,那便是结婚、生子以及离世之际。据说,女人最多可以佩戴25只铜项圈,总重量在5公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