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红外光谱:通常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0.75-2.5μm)、中红外区(2.5-25μm)和远红外区(25-1000μm)。一般说来,近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倍频、合频产生的;中红外光谱属于分子的基频振动光谱;远红外光谱则属于分子的转动光谱和某些基团的振动光谱。 由于绝大多数有机物...
1868年,埃格斯特朗(Anders Jonas Ångström)发表太阳光谱中的各个波长的表。Ångström(埃)后来成为长度单位,代表10-10米。1881年,兰利(Samuel Pierpont Langley)发现太阳光中的蓝光和绿光被大气吸收得多,因此变白。他测定了太阳光谱的很多红外谱线。1884年,巴尔末(Johann Jakob Balmer)根据4条氢光谱谱...
因此,除前面提到的可见光谱外,光谱通常还包括有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 2) 按产生方式分 发射光谱Emission:有的物体能自行发光,由它直接产生的光形成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发射光谱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别的光谱:线状光谱、带状光谱和连续光谱。 吸收光谱Absorption:在连续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被称作吸收...
光谱学(spectroscopy)是通过物质与不同频率(或波长)的电磁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其性质的一种方法。它是研究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原子或分子)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在光的作用下并不是直接观察到微观粒子这个“躯体”,而是观察到它的“灵魂”,即光与不同自由度的微观粒子
原子光谱,是由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变化时所发射或吸收的一系列波长的光所组成的光谱。原子吸收光源中部分波长的光形成吸收光谱,为暗淡条纹;发射光子时则形成发射光谱,为明亮彩色条纹。两种光谱都不是连续的,且吸收光谱条纹可与发射光谱一一对应。每一种原子的光谱都不同,遂称为特征光谱。定义 原子中的电子可处于...
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是指物质吸收光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而产生的光谱。吸收光谱可是线状谱或吸收带。研究吸收光谱可了解原子、分子和其他许多物质的结构和运动状态,以及它们同电磁场或粒子相互作用的情况。简介 吸收光谱又名吸收曲线。不同波长光对样品作用不同,吸收强度也不同。以λ~A作图(如图1...
材料原子光谱分析 (1)原子发射光谱(AES) 被测样品用适当的激发光源激发,样品中的原子就会辐射出特征光,经外光路照明系统聚焦,再经准直系统使之成为平行光,后经色散元件把复合光按波长展谱,最后经感光板处理,得到样品的特征发射光谱。一定条件下元素特征谱线的强度随元素在样品中...
2.3光谱技术 一.光学知识 1.光线有不同的波长,肉眼可见的光称为可见光,它的波长范围是400~ 750 nm 小于400 nm的光线称为紫外线;大于750nm的光线称为红外线。 物质对光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作用,每种物质都具有其特征性的吸收光谱 光谱记录的就是电磁辐射的波长与其发射或者吸收的强度。
光谱(Spectrum) :是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全称为光学频谱。光谱中最大的一部分可见光谱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见的一部分,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辐射被称作可见光。光谱并没有包含人类大脑视觉所能区别的所有颜色,譬如褐色和粉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