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书信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柔然非常的自信希望能够与南朝齐共同攻打北魏,然后光复中华,那么这个柔然到底什么来头,为什么他有这样的自信说出光复中华的目标来呢?柔然在中国的史书中记载并不好,除了柔然之外,还被称为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看看这几个词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词,唯独柔然好一点,还是柔然...
“光复中华”、“恢复中华”这些响亮的口号,普通历史书上似乎是孙逸仙在清末闹革M时提出来的。孙逸仙是谁?孙逸仙就是孙中山。在孙中山组织同盟会以前,更早时候有“兴中会”、“光复会”等,一看名称就是要“光复中华”。其实“光复中华”、“恢复中华”并不是孙大总统的原创。早在元末,朱洪武在1368年定都南...
经历几百年的胡风浸染,导致元末社会出现了各种不胡不汉奇葩现象。这些奇葩现象背后隐藏着种种重大危机,而这都是考验朱元璋能否成为伟大圣君的难题。元末奇葩现象首当其冲的就是汉人的名字,元代有很多汉人都用蒙古人惯用的名字起名,比如元末汉人武将竟然有陈野先、王哈剌章不花、刘脱因不花……诸如此类不胡不汉的...
相反,第一个提出要“光复中华”的正好就是十足的“鞑虏”——柔然汗国。建元三年(公元481年),柔然与南齐合谋,准备夹攻北魏,在寄给南齐的国书中,柔然国相第一次提出了“光复中华”的说法。具闻见《南齐书》卷五十九:由此可见,中华自古以来就不是汉人政权的独称,只要占据了中原那一块地方,连出身东胡后裔的游牧...
《南齐书》中记载,光复中华一词最早出现。这部书由南朝梁代的萧子显撰写,详细记载了南朝齐朝从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和帝中兴二年(502年)的历史。书中描述了皇族继承的深远意义,以及拓土迁民,地跨大海的壮举。尽管吴汉分处两地,但他们情谊深厚,如同唇齿相依。文中提及,欲统一中原,施行天罚...
总而观之、总而言之,光复初期台湾的国语推行运动有官方的推动、民众的参与和学者的主导,其“从台湾话学习国语”的主张是完全正当的。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应当讲明这一段历史。因为,推行国语是光复初期台湾“去日本化”的重要工作之一。
皇芮承绪,肇自二仪,拓土载民,地越沧海,百代一族,大业天固。虽吴汉殊域,义同唇齿,方欲克期中原,龚行天罚。治兵缮甲,俟时大举。振霜戈于并、代,鸣和铃于秦、赵,扫殄凶丑,枭剪元恶。然后皇舆迁幸,光复中华,永敦邻好,侔踪齐、鲁。使四海有奉,苍生咸赖,荒余归仰,岂不盛哉!
割不断的中华血脉——档案里的台湾光复往事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在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后,重回祖国怀抱。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团结御辱的结果。为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本文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为依托,还原那段台湾命运始终与祖国休戚相关的过往,...
章太炎为了“光复中国之种族”,即在1906年所作的《革命道德说》中指出了知耻、重厚、耿介、必信四个道德准则:知耻、重厚和耿介是晚明大儒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的,必信则是章太炎自己加上的。 所谓耿介,就是…
🏯 光华门,这座位于南京城南的古老城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最初建于洪武初年,并被称为正阳门。正阳门的名字来源于其坐北朝南的方位,象征着“正阳”之意。作为明初京师的“国门”,正阳门与皇城正南的洪武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 民国17年(1928年),正阳门被更名为光华门,这个名字取自“光复中华”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