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0 月,《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吉林大学刘钢教授团队在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提升光催化性能方面的最新成果,研究显示“集体激发的金纳米耦合结构”可大幅提升半导体光催化剂产氢的能力。该工作报道了通过水热法制备的 Au 纳米链镶嵌在半导体内部的 Au-chain@Zn0.67Cd0.33S 催化剂,与传统...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TiOCu纳米球异质结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一直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难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制取清洁能源,净化环境的有效策略之一.自光催化技术问世以来,科研人员已经投入巨大努力开发高效的光催化材料.目前,在众多的光催化材料体系中,金属-半导体复合材料,特别是等离子体金属-半导体...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光催化技术中的应用_姚国英.pdf,PROGRESS IN CHEMISTRY 化 学进展 DOI :10. 7536 /PC180810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光催化技术中的应用* * 姚国英 刘清路 赵宗彦*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昆明650093) ,摘要 表面等离子激元
表面等离子激元是物理效应在光催化技术应用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新型光场调控技术为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和思路,能够从全新的角度解决光催化技术的发展瓶颈,在过去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能够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组成,形貌和介质环境等因素调控光催化体系的光谱响应范围.除此之外还能够...
内建电场/压电效应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协同效应大幅增强了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能力。 在微振动状态下,CO的生成速率是静态状态下的3倍,达到240.4 μmol·g-1·h-1,优于大多数光催化CO2还原材料。高效的CO2还原效率归因于内建电场/压电效应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协同效应,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大幅度提高。PVDF/CdS/Ag...
利用界面电子转移效应与LSPR共振耦合效应在Au/W18O49异质结构上实现了W18O49LSPR效应的有效调控,直接利用W18O49的LSPR效应用于光催化产氢与降解污染物.研究发现在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异质结构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电子转移路径.在光还原法制备的异质结构上W18O49的激发态电子与LSPR热电子转移向Au纳米颗粒,实现了W18O...
由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效应的贵金属(Ag、Au等)纳米粒子和半导体纳米结构组成的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成为新型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Ag(Au)/半导体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基本性质以及光催化应用方面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Ag(Au)等...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可见光响应催化剂降解制氢由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效应的贵金属(Ag,Au等)纳米粒子和半导体纳米结构组成的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成为新型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Ag(Au)/半导体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基本性质以及光催化应用方面的...
2019 年 10 月,《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吉林大学刘钢教授团队在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提升光催化性能方面的最新成果,研究显示“集体激发的金纳米耦合结构”可大幅提升半导体光催化剂产氢的能力。该工作报道了通过水热法制备的 Au 纳米链镶嵌在半导体内部的 Au-chain@Zn0.67Cd0.33S 催化剂,与传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与电子传输协同作用的纳米团簇光催化剂,包括至少三种无机纳米晶,其中一种为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无机纳米晶,一种为与之具有重叠吸收的无机纳米晶,另一种为具有电子传输作用的无机纳米晶;所述至少三种无机纳米晶组装得到纳米团簇光催化剂;所述无机纳米晶的粒径为1100nm;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