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离思》,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绝唱,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真实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在诗中,我们看到了深情的思念,也看到了现实的妥协;看到了美好的回忆,也看到了痛苦的挣扎。这首诗告诉我们,人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元稹对亡妻的思念是真挚的,他的另娶也是真实的。这种矛盾,恰恰体现了人性的...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共苦夫妻死别更觉哀痛。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何等悲哀的事情,更加表现了诗人对亡妻深切的悼念,强调自身不同于一般世人丧偶的沉痛心情。4、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此句引用典故,以东晋...
虽然不少人对元稹的花心(韦丛去世后,元稹又找了好几位女人,甚至和四川才女薛涛有过一段姐弟恋)颇有议论,但是笔者认为,他对韦丛的思念是真心的。所以,笔者一直把这首诗列为悼亡诗中的上品。
全诗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第五首诗是写元稹到达江陵后凄凉的心境。盖韦氏生前,百花盛开,元稹摘花插在妻子发髻之上,是何等美好,今日春去花残,人去楼空,是何等凄切。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
一是潘岳,他是真正痴情的男子,他的写给亡妻的诗,直接引领了悼亡诗这一题材的兴起。二是纳兰性德,他是写悼亡诗词数量最多的人,妻子离世带来的悲与痛,笼罩了他短暂又璀璨的一生。第三位就是今天要聊的这位诗人——元稹。在中唐诗坛上,元稹与白居易齐名,还共同推动了“新乐府运动”,为肃清当时诗坛风气做出...
“贫贱夫妻百事哀”出自元稹的著名悼亡诗:《遣悲怀三首》。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
思念太多强烈,元稹又写下一组悼亡诗《离思五首》,其中第四首最为出名。《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看过沧海之后,其他地方的水都不值得一看,领略过巫山的云蒸霞蔚,其他地方的云就黯然失色。生死不渝,是这首诗最动人之处。元稹明确宣告:爱了你之后...
其实,元稹为亡妻韦丛写下的悼亡诗不止《离思》一首,组诗《遣悲怀三首》也是为悼念亡妻韦丛写下,被赞誉最多的诗作,也是元稹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元稹与韦丛 元稹(779 年—831年),唐朝诗人、文学家,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元稹年少即才名出众,聪明过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
人们常常拿元稹《遣悲怀三首》和苏轼的《江城子》相提并论,大概古往今来,丈夫写给妻子的悼亡诗无出其右者。生前,诗人与韦氏虽苦而乐,常戏言身后之事,没想到当时一些死后如何如何的玩笑话,今日竟变为残酷的现实。悲痛之情溢于言表。虽然人已“独飞”而去,而遗物尚存。为了避免引起痛苦的回忆,诗人将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