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上元氏墓志系列中,《元淑墓志》应为一杆旗。在史上魏碑石刻群体中《元淑墓志》应为一高峰。此碑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74厘米,宽42厘米。1982年4月出土于大同市城东白登山下的东王庄村。 碑额为“魏元公之墓志”,为篆书竖三行六字,风格与司马金龙墓表碑额相近。碑文为魏楷,竖24行,...
《元淑墓志》是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出土的文物,1982年4月在大同市城东十余里的白登山下的东王庄村被发现。这座墓志高七十四厘米(加额),宽四十二厘米,是元氏墓志系列中的佼佼者,也是魏碑石刻群体中的高峰。碑额上刻有“魏元公之墓志”,采用篆书竖三行六字,风格与司马金龙墓表碑额相似。碑文为魏楷,竖24行...
《元淑墓志》,一九八二年四月,在大同市城东十余里白登山下的东王庄村出土。此志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碑高74厘米(加额),宽42厘米。墓志正文为楷书,竖24行,每行27字,共计511字。志文除右下部和左上部由于年久接土,二十余字漫灭不可辨读外,绝大部分字体精整,锋颖犹新。它是大同地区出土的北魏墓石...
北魏《元昉/fǎng/墓志》又名《光州刺史懿公元昉墓志》。刻于建义元年七月卅/sà/日(528),志高53.3厘米,宽54.5厘米,十八行,行二十字。一九二八年洛阳城北安驾沟村出土,现归河南省博物馆。 此志结字尚扁,体势宽博,点画清峻,而其书势平正之中饶有宕逸奇险之姿。通幅章法布局则大小奇正,参差错落,...
雍容娟秀的《元淑墓志》 在史上元氏墓志系列中,《元淑墓志》应为一杆旗。在史上魏碑石刻群体中《元淑墓志》应为一高峰。此碑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74厘米,宽42厘米。1982年4月出土于大同市城东白登山下的东王庄村。 碑额为“魏元公...
元淑墓志,八十年代初出土于大同市城东十公里白登山下的东王庄村。此志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0.74米(加额),宽0.42米。碑额为“魏元公之墓志”六个篆书,风格与司马金龙墓表篆额相近,但书法略逊一等。墓志正文为楷书,坚二...[阅读全文] ...
元淑墓志,1982年4月,在大同市城东十余里白登山下的东王庄村出土,今存大同市博物馆。此志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写字是一种生活 #汉字之美 #全民书法 #传扬中华文化 #魏碑 - 湛庐于20240301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9.3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元淑墓志,八十年代初出土于大同市城东十公里白登山下的东王庄村。此志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0.74米(加额),宽0.42米。 元淑墓志,八十年代初出土于大同市城东十公里白登山下的东王庄村。此志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0.74米(加额),宽0.42米。碑额为“魏元公之墓志六个篆书,风格与司...
元淑墓志的珍贵价值是在书法艺术方面。元魏后期书法逐步形成了一种俊利疏朗,严格之中富有变化的书风。此墓志是这个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元淑墓志》的用笔,以方笔为主,不失魏碑雄强、质朴的基本风貌,而许多地方参用圆笔,又具有意态生动、凝重遒劲、富有立体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