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恪在位期间,基本继承了孝文帝改革政策,扩建洛阳城,巩固汉化成果,向南攻取汉中,向北攻打柔然,疆域大增,北魏的国力达到极盛。由于“子贵母死”的制度,后宫嫔妃皆不敢怀孕,元恪长久无子甚至苦恼,唯胡妃(《北史演义》称胡仙真)为其生下一子(元诩),元恪感动得一塌糊涂,又因笃信佛教,于是废除了北魏...
元恪也因为嘉赏元丽“平贼”的功劳,特别吩咐有关监察机构不要追究元丽枉法贪暴的恶行。孝文帝在汉化改革中,把汉末魏晋以来并没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士族门阀制度也生搬硬套过来,为北魏贵族官宦划定姓族门第等级。这更是为贵族官僚们保障着世袭特权,保障着贪官污吏们谬种遗传。元恪虽然认识到姓族制度的危害,并有...
元恪的出生,让其父孝文帝元宏非常高兴,于是下令大赦天下。 继承皇位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二十四日,孝文帝病重。三月二十八日,孝文帝命司徒元勰派人前往洛阳,请皇太子元恪到鲁阳登基即位。任命侍中、护军将军、北海王元详为司空公,镇南将军王肃为尚书令,镇南大将军、广阳王元嘉为尚书左仆射,尚书宋弁为吏部尚书,...
正当高肇率领大军准备伐蜀之际,延昌四年(南梁天监十四年,公元515年)正月丁巳日(十三日),北魏朝廷传来一个惊天消息,年仅三十三岁的元恪在患病三天后驾崩了。更让人意外的是元恪死后,北魏王朝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改变。元恪算是北魏皇帝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在他之前的几位皇帝从出生就已经注定是要成为皇帝...
对元恪来说,比起开疆扩土,他更在意巩固自己的皇位,加强皇权。元恪登基时不过16岁,父亲元宏又为他留下了六大辅政大臣,分别是任城王元澄、咸阳王元禧、北海王元详、广阳王元嘉、王肃和宋弁。除了这六人外,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那就是彭城王元勰,只不过他自动推辞重任,选择坐镇前线。历来小皇帝和辅政大臣间...
中国帝王系列:魏宣武帝(元恪)说到北魏最有影响力的汉化改革,人们总是将它视为魏孝文帝的标志性功绩,但是事实上这场改革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继承了魏孝文帝的意志进一步推行改革使其最终完成的是魏宣武帝元恪,然而这一点却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元恪的早年事迹不详,他的即位是因为魏孝文帝在...
盘点五大文帝:隋文帝第四、李世民第二,第一无可置疑! 4.2万 373 00:34 App 刘昱和李世民是什么关系? 2.9万 152 08:42 App 元宏幼女元恪胞妹,南北朝也有好公主【古代女性·元瑛】 80.9万 414 01:22 App 晋朝15帝简介,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 浏览方式(推荐使用) 哔哩哔哩 你感兴趣的视频都在B站 打开信...
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崩,次子元恪登基,史称北魏世宗、宣武皇帝。北魏在元恪的带领下,他坚持了父亲拓跋宏的全面汉化政策。强大的北魏盛极而衰,自此天下无鲜卑。 福兮?祸兮?——次子元恪的血泪帝王路 公元483年,拓跋宏的次子元恪出生,母亲为后被追尊为文昭皇后高照容。按照北魏一朝之前均为长子继位的...
在元恪的表率下,佛教盛行于洛阳,除本土和尚外,从西域来的和尚竟然还有三千多名,元恪另外建立了永明寺一千多间禅房,来安置他们。此外元恪还指派冯亮同河南尹甄深、沙门统僧暹选择嵩山地形好的地方建立了闲居寺,修建得非常好,极尽岩壑土木之美。一时间佛教在北魏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或许是元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