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观,是一种经济伦理思想。义利观,义者,“事之所宜也”,是某种特定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是儒者们心中至高无上的道义。利者,“人之用曰利”,后世多指物质利益。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便形成义利观。基本概念 关于义利观,传统儒家大师都曾有过相关的言论。例如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先秦儒家义利观主要是从义利的轻重、义利的先后以及义利的派生这样几个层面去进行论述的。资料扩展: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于中国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东亚文化圈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而“儒学”、“儒家”、“儒教”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
同时,儒家还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济,共同分享社会资源和发展成果,形成了一个较为和谐的利益关系网络 12楼2024-01-03 00:56 回复 秋裤男神-Lu 总之,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义导利、以义求利、和谐共利,即在社会实践中寻求合理恰当的处理方式,以达到义利兼顾、协调发展的目标 13楼2024-01-03 00:56...
儒家所讲的义,对个体而言,是良知;对社会而言,是责任。在不违背个人的道德良知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前提下获得各自的利益,便是“以义取利”。这就是儒家的义利观,也是儒家所谓商道。 小商谋利,大商谋道。个人和企业只有将自身的利益与民众和国家的...
有关义利观的名言警句,在我国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了。总的来说,一般的意思是君子不应该过分追逐利益。国君问亚圣,此来何利于寡人?“以义治国,何必言利?”孟子的回答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了。
《先秦儒家义利观研究》是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冬。本书重点介绍了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的探讨和分析,侧重于在理论前提、理论内容、理论特质和理论价值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和阐释。内容简介 《先秦儒家义利观研究/儒家哲学研究丛书》主要探讨和分析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侧重于在理论前提、理论内容...
儒家重义轻利思想在此期间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伦理价值观。汉以后,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时期,义利之辨采取了较为隐晦和玄奥的形式,同名教自然之辨、善恶报应之争联系在一起。两宋时期,为了建立起长治久安、利国利民的社会秩序,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竞相把思维的焦点集聚在义利之辨上,并把义利之辨提到了一个新的认识...
儒家的义利观是儒家思想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系,认为义和利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儒家的义利观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人际关系重要性的看法,同时也为今天的社会提供了启示。 首先,儒家的义利观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在儒家看来,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能够...
儒家所讲的义,对个体而言,是良知;对社会而言,是责任。在不违背个人的道德良知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前提下获得各自的利益,便是“以义取利”。这就是儒家的义利观,也是儒家所谓商道。 小商谋利,大商谋道。个人和企业只有将自身的利益与民众和国家的需求相结合,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泉,才能求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