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儋耳山高高耸立,使天空都显得狭小,其他山峰都不能与它一较雌雄。请您看看道路旁边的一块块奇石,全都是女娲炼来补天而剩下的五色石吧。 【诗词鉴赏】《儋耳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此诗是作者在游览海南儋耳山时所作,表达了他怀才不遇和理想难以施展的愤懑、痛苦和烦恼,但也不乏旷达乐观的感情。
苏轼《儋耳山》赏析 | 苏轼《儋耳山》原文及译文原文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余。 译文儋耳山高高耸立,使天空都显得狭小,其他山峰都不能与它一较雌雄。请您看看道路旁边的一块块奇石,全都是女娲炼来补天而剩下的五色石吧。
这首诗作为苏东坡流放海南岛的一个作品,全诗借山和石传情,借山和石喻己。首先写儋耳山的形势。以“突兀”二字表明其高,以“隘空虚”表明其险峻。“他山总不如”,就儋耳山与周围众山的比较而言,说明了是当地最高的山。开篇这两句,一句峭拔,一句平易,承接的很自然,这是苏东坡晚年诗词的特点,不事雕...
《儋耳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海南儋耳山游览时所作的诗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儋耳山的壮丽景象,更深刻地表达了苏轼怀才不遇和理想难以实现的愤懑、痛苦和烦恼。诗的前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儋耳山的高峻和直插云霄的雄伟气势,实际上也是在自我写照,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志向和超凡的才能。而后两句则通过描写山旁的石块,...
👋今天,我要带大家领略一首苏轼的奇崛之作——《儋耳山》。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儋耳山的巍峨壮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原文欣赏: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馀。🌈译文:儋耳山高耸入云,气势凌人,其他山峰都无法与之相比。你看那路边的巨石,仿佛都是女娲...
位于海南西部儋州境内的松林岭,又名儋耳山,因为苏轼、白玉蟾等人而更有人文气息,书写着海南西部文化传奇,真可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儋耳山又名松林岭 儋耳山又称为松林岭,是儋州地界非常有名的山岭,位于儋州木棠镇境内,距离那大镇西北约35公里,海拔193米。康熙《儋州志》如此记载:“在州治东北二十...
今天要讲的是“情寄儋耳山”。 “儋耳”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被贬海南,一路风尘仆仆赶赴儋州。祸不单行,苏东坡被贬儋州,而弟弟苏辙被贬雷州。两人在藤州相遇,东坡的心情非常沉重。 苏东坡的政治主张得不到朝廷的重视,他的政...
《儋耳山》是东坡居儋三年间对儋州山水唯一的题咏。“道傍石”即道旁石,“馀”今写作“余”。“补天”指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列子·汤问篇》及《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天柱折断,九州崩裂,大火、洪水不息。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缺。用今天的话这首诗可译为:儋耳山...
今天,我要带大家领略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山峰——儋耳山,以及北宋文坛巨匠苏轼与它之间的故事。《儋耳山》是苏轼在游览海南儋耳山时的有感而发,全诗描绘了儋耳山的高峻和道旁奇石的特异。首句“突兀隘空虚”,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儋耳山的雄伟险峻;次句“他山总不如”,则彰显了儋耳山的独特地位。后两句通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