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两代的社会性质一直是学术界的争议焦点,至今仍无定论。这背后的一大原因在于,自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中国便形成了多元的社会结构,这种结构难以用单一的欧洲模式来进行阐释。秦汉以后,这一特点愈发明显,奴隶制因素、地主制因素以及自耕农经济成分等众多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长期并存。尽管中国未曾出现严格的庄园制度...
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傅衣凌 由于历史学家的学术使命感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与忧患意识,从近代资产阶段史学到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问题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的最重要课题之一。寻求解决历史遗留给中国现实社会生活的沉重包袱的钥匙,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中国史学工作者的学术价值追求,许多研究都直接或...
【典范|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傅衣凌先生,是我国社会经济史的主要奠基人,著名明清史学家。《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是傅先生的一篇遗作,某种程度上,本文是其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傅先生在本文中论述了中国传统社会生产方式、控制体系、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多元性以及明清以降,中国社会,尤其是发生在经济...
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公”“私”两大系统相互冲突又相互利用的互动过程。——摘编自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材料二 15-17世纪,英国地方治安法官取代郡长成为郡最高长官,实现了郡的半地方自治。此后,通过一系列法案,地方治理体系逐渐完善。19世纪80年代的议会改革,贯彻地...
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 中国知网 (cnki.net) 傅衣凌介绍 之前完全没听过这个人捏(捂脸)。 傅衣凌(1911-1988),福建福州人。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特别是农村经济史研究。1947年写成《清代中叶川陕湖三省地区的手工业生产形态》一文,首次提出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问题。50年代以后,他以探究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问题为...
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遗作).pdf,j 、国经一 / 又/ 中 社会 济史研究 九 年第三期 : 国会 多元的 中 传统社 结构 傅衣凌 遗作 、 , 由于 史学家 使 感和对 国家 民族的 任感与优患意识 从近代资 阶级史学 的学术 命责产 , \ 之 代马 思主义史学 中国封
--摘编自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材料三:1982年九届人大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正式拉开国务院精简、合并机构的序幕。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于1983年也开始精简机构。在经济发达地区,将省辖中等城市周围的地委、行署与市委、市政府合并,由市领导周围各县...
论述傅衣凌先生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多元结构说”论述傅衣凌先生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多元结构说” 2023-07-30 16:46:2305:18 50 所属专辑:【313考研自用】长孙博24中国史非重点题目 喜欢下载分享 用户评论 表情0/300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音频列表 ...
近期再读其的《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所感颇深。 全书从多元的结构的阐释、中华民族起源形成、民族称谓演变及其内在联系、历史上游牧民族的地位、中华民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五个部分形成了一篇不失宽度和深度的民族研究。内容有深度,但言语却不复杂,因此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华民族结构与内涵的入门佳作。
傅衣凌先生(1911-1988)是我国社会经济史的主要奠基人、著名明清史学家。《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是傅先生的一篇遗作,某种程度上,本文是其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傅先生在本文中论述了中国传统社会生产方式、控制体系、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多元性,以及明清以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