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涯扛起家庭的一片天,用关爱与呵护,将孩子培养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由于历史的变迁与现实的隔阂,傅涯与在台湾的亲人渐行渐远,失去联系,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那份对亲人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岁月匆匆,转眼间陈赓离世已30年,1980年的某一天,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信件打破傅涯原本宁静的生活,这封信的执笔者是...
1992年,傅涯离休,“九二共识”也在这年提出,傅涯终于可以毫无障碍的前往台湾了。于是,在6月份,傅涯登上了飞往台湾的客机,飞机飞过海峡,傅涯怀着无限的期待,想着即将见面的家人。傅涯在台湾的亲人们得知她要来后,彼此都非常高兴,一大家子人早早的就赶到了机场迎接。当傅涯被搀扶着走下舷梯后,看着远处排...
后来,即使傅涯女士已经回到了大陆,但是她内心还是不忘与那些台湾亲人一起相处的日子,虽然短暂但却足以铭记于心。而那些台湾的亲人也会时不时地去北京看望傅涯,每次他们去拜访傅涯都会受到傅涯地热情款待。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弥补缺席几十年的血脉亲情。而在临终之前,傅涯女士最大的心愿还是祖国可以统一,台湾和...
1992年,74岁高龄的陈赓大将遗孀傅涯坚决要去往台湾,她的子女们担心他的身体,好说歹说还是没能劝她打消这个想法。既然劝说无果,傅涯的子女们只好陪着她前往台湾。然而刚一下飞机,十几辆小汽车就将他们团团围住,而这些竟然全部都是来迎接傅涯的。为何晚年的傅涯执意要前往台湾?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车来迎接她呢...
八十年代的时候,两岸关系虽说缓和了些,可也不是想走就能走、想去就能去的。小妹的信一下子勾起了傅涯心里的思念。但她还在组织里工作呢,就因为身份受限,不能马上跑到台湾去见亲人。好在组织知道这事儿以后,安排了一下,把傅涯父母的骨灰送回江西老家安葬了,这也算是了却了她心里的一件憾事。傅涯在台湾的...
直到1987年,台湾终于开放大陆探亲,傅涯才开始申请赴台。但因为她的特殊身份,手续一拖再拖,一等就是五年,直到1992年,她才终于踏上了这条迟到43年的团聚之路。迟来的团聚:泪水中的温情与遗憾 1992年,傅涯终于与家人重逢。那一天,她带着一箱子家书和照片登上了飞往台北的飞机。可谁能想到,接机现场的亲戚阵仗...
后来丈夫去了,傅涯没有了安慰的人,子女们都已经长大,她更加思念台湾那边的亲人,只是两岸关系紧张,她也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还能看到台湾的亲人。八十年代后两岸关系有所缓和,之后两岸来往的人也越来越多,1992年,已经退休的她终于等到了机会,她带着沉甸甸的思念登上了飞机。在出发前她联系到了台湾的亲人,并...
陈赓去世后,傅涯没了依靠,特殊时期期间,因为她的家人大多都在台湾,因此被造反派污蔑,受到了不少委屈,但是她从来没有因此恨过自己家人,仍想着和他们团聚,思乡是中国人最基本最特有的情节。傅涯原名傅慧英,建国之后由于两岸关系恶化,傅涯没有对外人提及此事,也没有用回自己的原名,但是她心里一直牵挂着家人,...
1992年,傅涯退休,这一年也见证了“92共识”的提出。傅涯不再受限于身份,她收拾行囊,踏上了飞往台湾的航班,心中充满思念、忧伤和期盼。当她到达台湾时,眼前的景象令她惊讶。十多辆汽车停在她面前,车上都是她的亲人。原来,不仅是她在思念他们,他们也在千里之外的台湾怀念着她。匆匆几十年过去,傅涯和她的...
本以为解放中国台湾省也一定不会太久,可没想到由于各种因素干扰,台湾始终没有解放。这也让傅涯始终无法和家人相见,小妹的这封信勾起了傅涯对家人们的思念,父母的离世也让傅涯更加渴望能与在世的亲人相见.于是她邀请小妹回国,也在这个时候萌生了想去台湾探亲的想法。漫漫探亲路 1984年,傅涯的小妹从美国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