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秋,北平解放前夕,胡适曾两度来访,劝说傅增湘去台湾,傅增湘坚予拒绝。1949 年 10月 20 日,傅增湘病逝于北京。 傅增湘卧病后,首先把平生校书1.6万余卷,全部捐赠北京图书馆。逝世后其子遵遗命将珍藏“双鉴”捐献国家。所余图书中,秘库所藏宋、金、元刊善本和重要明刊...
1902年,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各地纷纷筹办新学。傅增湘在天津于1904年创办北洋女子公学、1905年创办北洋高等女学、1906年创办北洋女师范学堂,成为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学校。1907年在北平创办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张之洞奏请傅增湘为学堂总理。傅增湘四年连续创办四所女子学校,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开教育先河的意义。
傅增湘的篆书取法多源,既是个人取舍,也是时势所致。清末民初金石学大盛,学者纷纷搜访著录碑刻,书家纷纷取法汉魏六朝碑版,极大地刺激了“篆隶复兴”,而此前篆书大多停留于对“二李”(李斯李阳冰)的继承,故风格单一乏味。傅增湘大胆地将“二李”篆书的平稳匀称...
【珍贵资料】1933..傅增湘氏《涞易游记》发表于1934年《艺林月刊·游山专号》上,记前一年九月与友人游览涞水、易县一带的见闻。傅增湘,四川江安人,生于1872年,字叔和,后改字沅叔,号润元,自署藏园居士、双鉴楼主人等。光绪
前头已经说过,陈垣给启功安排了工作。还不止一次。是一而再,再而三。但是,我们从陈垣与启功数十年的交往还是能够感受到一个人予别人的帮助真的还有比安排工作使其得到职业更重要的,傅增湘对启功的教导还真是很管用的人生智慧和经验!启功说陈垣对自己一生成长所起的三个关键作用,仔细看其实是一统二分。第一...
傅增湘先生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聪明好学,酷爱古籍。光绪四年(1898)进士。当时有一位清吏员金梁到宣统推荐他,说他“勤奋为人,深得民心,为当时的舆论所推崇。博物好古,难得一遇。”傅先生毕生收藏的古籍善本超过二十万卷,包括许多元、元、明两代的善本和抄本。后人称他为“古籍宗师”,“藏书宗之主”!
从情理上言,无论是否能够找到愿购之人,傅增湘当有覆函报告。又现存最晚之函为1947年12月2日张元济致傅增湘者,信末,张元济特意强调:“收到后并祈示覆为荷。”傅收到此信后必有回覆,但现在也未见。综上可知,在现存双方通信之前、通信期间以及现存通信之后,都应该还有一些两人的往还书信,可惜的是,...
2009年2月,北京市一中院作出一审判决,傅增湘的40枚印章和日记等物属于傅家子孙的共同财产,由傅熹年负责保管。古画1件 、佛经7件和古籍1本归傅延年姐妹共有。至于古玉的归属问题,由于诉讼时限已经过了20年,当年各种调解与分割过程已无法查证,因此傅延年等人要求分割更多古玉的请求被驳回。判决后,傅延年等人不服...
傅增湘,四川省江安县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二甲第六名考中进士,光绪二十八年(1903)参加翰林院散馆考试,以一等第一名授职翰林院编修。北洋政府时期曾三次出任教育总长,1919年在“五四”运动中因拒绝解聘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职务而愤然辞职,从此潜心藏书、校书。傅增湘先生一生与故宫藏书结下不解情缘。1925年...
在民国前期的政治和文教领域,曾活跃着一位前清翰林,名傅增湘。他曾任民国教育总长,力倡男女平等,在天津创办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天津女子公学,开中国女子教育之先河;他慧眼识书,遍访全国藏书大家,广聚天下古籍,搜罗善本无数;建成名动天下的“双鉴楼”,藏书达20余万卷;他以校勘、重印古籍为己任,一生校书800种,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