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十月,官渡之战进入到胶着阶段。因为粮草无法支撑等原因,曹操采纳了偷袭乌巢的计策。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后,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宁国中郎将张郃、大将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对此,曹操大破袁军,乐进更是斩杀淳于琼,并将袁绍囤积在乌巢的粮草全数烧毁。在此基础上,袁绍大军崩溃,袁绍仓惶带八...
不过注意,这么说并不是指袁绍的实力不足,而是说袁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这种决定性的优势。换句话说,如果曹操没有偷袭乌巢,袁绍既可以把曹操大军熬死,甚至也可能在正面战场上对曹军进行决定性的一战。但偏偏就不能在这种局面下,对曹军致命一击。
在官渡对峙期间,袁绍的谋士许攸叛变,投靠了曹操。许攸刚到曹营,地位不稳,急于立功,于是告诉曹操,说袁绍蕞近囤了上万辆粮草辎重在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那里,建议曹操偷袭乌巢,那样肯定能给袁绍大大的打击。 曹操觉得有道理,于是带领5000士兵,马口衔枚,每人身上都带了一束柴火,并将之前缴获的袁军旗帜用起来,趁着夜色...
按照这个速度,行军四十里,大约需要7-8个小时。曹军偷袭乌巢前,留曹洪镇守曹营,做足了准备,这是一方面。曹军偷袭乌巢得手后,曹操本人立即返回大营,这是第二方面。第三方面,袁绍派遣张郃和高览进攻曹营的部队,主要是骑兵部队,因为要力求速战速决。但实际上,我们知道,曹军总兵力虽然远不及袁绍,可袁绍要想依靠数千...
乌巢这袁绍的大粮仓啊,成了战局的转折点。其实袁绍那帮人里头也不是全团结一致,许攸这个谋士因为家人被罚,对袁绍有点意见,最后就跑去找曹操了。许攸给曹操提供了大帮手,说让曹操奇袭乌巢,把袁绍的粮食给烧了。曹操一听,马上同意了,亲自带着精锐部队,假装成袁绍的军队,大半夜的偷袭了乌巢。淳于琼因为防守...
如此一来,张郃和高览未能拿下曹洪镇守的大营,袁绍亦未能将其据为己有。在这种情况下,郭图在袁绍的面前栽赃张郃、高览,以此来逃避自己的罪责,最终两人联手向曹操投降。乌巢被偷袭,张郃和高览叛变,让袁绍大军士气低落,很快就分崩离析。更有甚者,张郃,高览,文臣,颜良,号称河北四大支柱之一,袁绍一死四名...
而郭图的看法是反攻曹营以解乌巢。但此刻,乌巢是袁军必救之处,而且是意想不到之处。因为之前没有人料到曹操会偷袭乌巢,如果没有许攸的情报,曹操也不会偷袭乌巢。分兵,分出更多的战术分队以改善作战态势,是军事学最大的原则之一。人类研究这个问题的历史实践几乎就是一整部军事史。放到汉朝的历史条件下,在...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曹操偷袭乌巢,成为官渡之战最关键因素 在《三十六计》当中釜底抽薪是一个很贴近生活的例子,其寓意为水沸腾的原因是因为有火,而火又是通过柴火来维持的,若想不让水沸腾下去,可以掺杂一些冷水在其中,但这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就要把柴火拿走,这样子水就永久...
曹操率军偷袭乌巢能够大获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从敌我双方来分析:曹操方情报准确:曹操从袁绍的谋士许攸处得知了乌巢守军防备松懈以及粮草存放的详细情况,这为他的偷袭行动提供了关键信息,使他能够制定出针对性的作战计划。决策果断:曹操在得到许攸的情报后,当机立断,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连夜奔袭乌巢。他没有被袁绍的...
也正是因为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听从手下建议,逼迫当时自己的手下许攸无路可走,最后他也就不得已的投靠到曹营之中,所以也就给曹操提出了偷袭乌巢烧了袁绍粮草的这样的一个计谋。而当时袁绍手下的大将张郃已经提出了防御曹操偷袭乌巢之策,因为当时曹操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但是此时袁绍并没有想派人去增援乌巢,而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