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1 假报出口抵免内销税款的行为性质 假报出口抵免内销税款,实质上是一种虚假的纳税申报行为。纳税人通过虚构出口事实,骗取出口退税,并以此来抵免其内销应缴纳的税款,从而逃避缴纳税款的责任。 这种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中“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偷税定义。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
下面就根据这8种“假报出口”情形,给大家一些实务建议。情形1:虚开、非法购买或其他非法手段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可以出口退税的发票申报出口退税;建议:老板们在经营时要严查发票来源是否合法有效,避免虚开、非法购买。情形2:将未负税或者免税的出口业务申报为已税的出口业务;建议:一定要如实确认并申报...
不法分子利用国家这一税收政策,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将没有出口或者虽出口但不应退税的业务等伪装成应退税业务,骗取出口退税款。这种行为从本质上是非法占有国家财产的诈骗犯罪,危害严重,应依法从严惩处。行为人虽有出口,但其通过将...
第七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一)使用虚开、非法购买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可以用于出口退税的发票申报出口退税的;(二)将未负税或者免税的出口业务申报为已税的出口业务的;(三)冒用他人出口业务申报出口退税的;...
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道具物流循环骗税 以真货为道具,通过循环进出口的方式进行骗税.由于其为真货出口,这种手段可以通过任何出口平台实施操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二,虚假出口数据骗税 通过伪报,虚报货物品名,货物税则号(高报退税率),高报出口价格等方式,逃避海关监管,炮制虚假出口数据以...
以个别明星签订“阴阳合同”隐匿财产为例,相关事件引发恶劣影响,但如何定性尚存在不同认识。《解释》首次将其作为逃税方式之一,明确“红线”、划定“雷区”,为司法机关提供依据,也对不法分子形成震慑。石某某“低值高报”骗取出口退税570余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某贸易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判处罚金一亿...
假报出口和其他欺骗手段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行为方式,目的和具体法律条款的适用上. 一,行为方式 假报出口特指在出口贸易中,通过虚构销售交易,虚构收入等手段,制造虚假的出口情况.这种行为通常涉及伪造或变造出口单据,虚报出口货物数量或价值等,以骗取国家的出口退税或其他相关利益. 而其他欺骗手段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
假报出口,通常指的是在出口环节中,以虚假的手段或信息骗取出口退税、逃避关税或其他非法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还可能构成犯罪。 二、行政处罚措施 对于假报出口的行为,根据其行为性质和严重程度,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 责令改正与罚款:对于轻微的假报出口行为,相关行政机关可...
下面就根据这8种“假报出口”情形,给大家一些实务建议。 情形1:虚开、非法购买或其他非法手段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其他可以出口退税的发票申报出口退税; 建议:老板们在经营时要严查发票来源是否合法有效,避免虚开、非法购买。 情形2:将未负税或者免税的出口业务申报为已税的出口业务; 建议:一定要如实确认并申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