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使用假币罪,即明知所持有的或所使用的货币是由非法制造所得,却依然刻意持有或进行实际使用的行为。 依据我国刑法相关条款,涉及该罪名的立案标准如下: 对于明知其持有、使用之货币为伪造品且数额达到总面额在4000元人民币以上或者其数量在400张(枚)以上者,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并进行立案侦查。 《刑法》第一百七...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使用假币罪的立案标准是使用假币4000元以上的,就需要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二十二条[持有、使用假币案(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四百张(枚)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行为人在明知自己持有的货币是伪造的假币,仍继续使用的行为,且假币的总面额达4000元以上,或者持有、使用的假币数量达400张以上的,应予以立案并追诉其有关刑事责任。持有、使用假币罪的处罚标准:行为人在明知是伪造的货币,仍持有、使用,涉嫌金额较大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二十二条:持有、使用假币案(刑法 第一百七十二条)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或者币量在四百张(枚)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持有、使用假币罪侵犯的客体应为国家的货币流通管理制度。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是一个内...
持有假币罪的立案标准是:行为人明知是伪造货币且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或币量在四百张以上,公安机关应立案追诉。走私假币罪的对象仅限于伪造的货币,包括伪造的人民币和外币,而对于变造的货币不属于伪造罪的范畴。
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立案标准是:出售、购买假币或者明知是假币而运输,总面额在4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即属于“数额较大”的情形,达到立案标准。 法理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出售、购买假币或者明知是假币而运输的,其立案标准依据假币的总面额来...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二条明确了使用假币罪的立案标准。如果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达到四千元以上或者币量达到四百张(枚)以上,就构成犯罪行为,应当立案追诉。但是,如果当事人不知道是假币,就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同时,非法使用、持有及制造假币的行为都是违法行...
(1)伪造货币总面额超过2000元或数量达200张(枚)以上;(2)制造货币样本或为他人伪造提供样本;(3)其他须追究刑事责任的假币制造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条 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
购买假币罪的立案标准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购买,且面额在4000元以上或者钱币数量在400张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 一、购买假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客体要件:购买假币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购买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危害或已经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客观要件:购买假币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