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倭寇记忆与中国海权观念的演进 内容提要:明代的“倭患”经历,留下了持续的“倭寇”记忆,对明清时期的海权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明嘉靖年间郑若曾的《筹海图编》,到鸦片战争前夕严如煜的《洋防辑要》,自明中后期又以迄...
明代的"倭患"经历,留下了持续的"倭寇"记忆,对明清时期的海权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明嘉靖年间郑若曾的《筹海图编》,到鸦片战争前夕严如煜的《洋防辑要》,自明中后期又以迄清中期的海防论述多以"倭/寇"为假想敌,以"备倭/防寇"为基本着眼点.这些海防论著表达了一种"眼光向后"的海权观念:多以数百年前的...
本文尝试探讨一个新的问题,即“倭寇”记忆如何影响了明清时期中国海防思想乃至海权观念的变迁。明朝嘉靖末年以后,以郑若曾编撰《筹海图编》为代表,曾经身历倭患的一些人以及关心海洋事务的士大夫,相继编纂了一系列筹海、海防论著,其中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人对倭寇事件的记忆,也表达了他们对海洋事务的见解。在随后的近...
大举入寇之倭。昔之倭为边幅四肢之患,今之倭为神京肘腋之患……当事者不得不以倭为外惧。”(15)他认为“今所为防倭要书者,曰‘筹海图编’,再辑为‘筹海重编’,迩又纂为‘海防类考’,漠略具载,而近事或有所遗轶”(16),于是参照《筹海图编》、《筹海重编》、《海防类考》三书,结合新近的资...
内容提要:明代的“倭患”经历,留下了持续的“倭寇”记忆,对明清时期的海权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明嘉靖年间郑若曾的《筹海图编》,到鸦片战争前夕严如煜的《洋防辑要》,自明中后期又以迄清中期的海防论述多以“倭/寇”为假想敌,以“备倭/防寇”为基本着眼点。这些海防论著表达了一种“眼光向后”的海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