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恂昌平州志 寇恂与贾复 寇恂传 寇恂凶 寇恂墓 寇恂传翻译 寇恂读什么百科释义 报错 借寇恂,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寇恂〉。寇恂治理颍川有政绩,离任后随帝再至至颍川,百姓请求再借寇恂留任一年。后就用“借寇恂、借寇”表示挽留地方官,含有对政绩的称美之意。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来自...
借寇恂的历史典故 典源出处 《后汉书·寇恂列传》: 寇恂任颍川太守,很有政绩,盗贼不入。后又改任他官,“明年,从车驾击隗嚣,而颍川盗贼群起,帝乃引军还,谓恂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惟念独卿能平之耳,从九卿复出,以忧国可 (知) 也。’……即日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
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五的寇恂,病故后谥号威侯。清朝王夫之曾称赞他是“出可为能吏、入可为大臣”者。唐代诗人杜甫在《奉寄章十侍御》诗中写道:“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后人常用“借寇恂”的典故来比喻官员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借寇〕 唐·杜甫《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宠渥征黄渐,权宜借寇频。” 〔借寇恂〕 唐·元稹《授马总检校天平军节度使制》:“由是罢征黄霸,复借寇恂,诚阻急贤之心,姑务从人之欲。” 〔遮道更借〕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官吏百姓等或守阙乞留,或遮道更借。” ...
寇恂留借寇借河内借留遮道寇恂相关人物 寇恂《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寇恂〉~624~ 恂归颍川。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骠骑将军杜茂将兵助恂讨盗贼。盗贼清静,郡中无事。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七年,代朱浮为执金吾。明年,从车驾击隗嚣,而颍川盗贼群起,帝...
“借寇恂”这一典故,源自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为了全面解释其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典故背景 在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正在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以统一全国。在这个过程中,他派遣了多位将领前往各地征战。其中,寇恂被任命为河内郡太守,负责守卫这一战略要地,并为前线提供军需物资和兵员支持。 二...
“苍生借寇恂”出自唐代元稹的《代曲江老人百韵(年十六时作)》。“苍生借寇恂”全诗 《代曲江老人百韵(年十六时作)》唐代 元稹 何事花前泣,曾逢旧日春。先皇初在镐,贱子正游秦。拨乱干戈后,经文礼乐辰。徽章悬象魏,貔虎画骐驎。光武休言战,唐尧念睦姻。琳琅铺柱础,葛藟茂河漘.尚齿...
“纵俗何由借寇恂”出自宋代林宗放的《贺俞婺州除左史》。“纵俗何由借寇恂”全诗 《贺俞婺州除左史》宋代 林宗放 报政天边美誉新,十行细札下严宸。逢人政尔询司马,纵俗何由借寇恂。制胜万全端有道,折冲一点是精神。向来鲁国多男子,此日朝家特有真。《贺俞婺州除左史》林宗放 翻译、赏析...
注音ㄐㄧㄝˋㄎㄡˋㄒㄩㄣˊ 拼音 jiè kòu xún 漢代寇恂治理潁川有政績,離任後隨光武帝再至潁川,百姓請求再借寇恂留任一年。見《東觀漢記.卷九.寇恂傳》。後用以表示挽留有政績的地方官繼續留任。 ▶ 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詩:「湘西不得歸關羽,河內猶宜借寇恂。」每日...
一向任劳任怨的寇恂深感父老厚爱,立即脱下戎装,借鉴在汝南的经验,大兴教化,发展经济,使百姓安居乐业、知礼明道,逐渐走上了一条和谐发展之路,为颖川文教兴隆、人才辈出埋下了伏笔。寇恂美政在颖川遗惠久远,“借寇”一词也因此成为后人挽留循吏清官,称美其政绩的著名掌故,一点儿没有开门揖盗、引狼入室的意思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