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换散之名,源于其用药颠倒之法,大便不通则重用大黄,小便不通则重用荆芥穗,故得名“倒换”。此方具有活血通窍、清热通便、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主治新久癃闭、小腹急痛、肛门肿疼、外感咳嗽、肠燥便秘等症。然用药之道需谨慎,务必遵从医嘱,方能发挥药效,确保安全。
次日,全科医学科·VIP病房·中医经典病房专家查房后,决定立即改用“倒换散”加上利湿通淋的中药进行治疗。 余大爷服用1剂后的第二天,排尿困难的症状就明显缓解。服用3剂后,尿频、尿等待、小便难解、淋漓不尽等症状全都消失,站立时也可以顺畅解出小便,十分满意地出院...
“倒换散”的命名,寓意着它如同滴水穿石,一点一滴地改变着病情,让患者的病痛得以缓解。刘河间仿照提壶揭盖滴漏法,巧妙地运用药物,让药液如同滴水般渗透到患者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方法正是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所提到的“上窍通,下窍泄,外窍开,水源凿”的医学原理。“倒换散”的神奇疗效,让...
大黄荆芥倒换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用于表里同病或寒热错杂证,通过调整用药比例实现“表里双解”。其核心组成为大黄、荆芥,两药配伍可兼顾解表散邪与通腑泄热,适用于外感风寒未解、内有积滞化热等复杂病症。 方剂组成与作用 大黄:苦寒泻下,通腑泄热,清除肠道积滞。 荆芥:辛温解表,疏散风邪,缓解头痛、鼻塞等表...
药方名称倒换散 别名荆黄汤 处方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各等分。 制法上药各为末。 功能主治久新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 用法用量荆黄汤(《内经拾遗》卷二)。 各家论述《医方考》:用荆芥之轻清者,以升其阳;用大黄之重浊者,以除其阴;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而小便随泄...
倒换散证 倒换散出自《宣明纶方》,由大黄、荆芥穗两味药组成,取“上窍开,下窍泻;外窍开,水源凿”之意,主治癃闭证。临床用治急性癃闭,大小便不通者,每取奇效。
倒换散 大黄(一两)荆芥(二两) 每服末二钱。 内热小便不通者,此方主之。 内热而小便不通者,郁其少火,而气不化也。《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然化气之道,莫妙于升降。天地以升降而化万物,奈何而昧于人乎?故用荆芥之轻清者以升其阳[方剂汇www.fane8.com],用大黄之重浊...
I导读:文中提到的方子:禹功散,由黑牵牛和茴香组成,主治寒湿水疝。倒换散由荆芥穗和大黄组成,他们的比例有“倒换”的思想,当小便不通时,大黄的用量减半,荆芥穗的用量加倍;而当大便不通时,荆芥穗的用量减半,大黄的用量加倍。大承气汤,...
《古今医鉴》卷八:倒换散 组成:大黄、杏仁(大便不通,大黄1两,杏仁3钱;小便不通,大黄3钱,杏仁1两)。 用法:如大便不通,大黄30克,杏仁9克;小便不通,大黄9克,杏仁30克。水煎服。 功用:主大小便不通。 出处:《古今医鉴》卷八 收起全部 写短评 ...
倒换散的组成如下: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各等分。用法用量:上药各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功用:活血通窍。主治:久新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方义:用荆芥之轻清者,以升其阳;用大黄之重浊者,以降其阴;清阳既出上窍,则浊阴自归下窍,而小便随泄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