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种蒴果的形状和大小有较大的变异,通常将果小而呈陀螺状倒三角形的另立一变种小果倒地铃C.halicacabum Linn. var. microcarpum (Kunth) Bl.由于倒地铃与小果倒地铃果实形状和大小存在一系列中间类型,难以截然分开,花标本(或开花植株)的鉴别更是全凭主观臆断,加上二者的地理分布、生长环境和物候等也没有不同,故...
倒地铃的效果 功效 为无患子科植物倒地铃的全草或果实。主治黄疸,淋证,湿疹,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黄疸,淋证,湿疹,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来源】 无患子科倒地铃属植物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晒干。 【性味】 苦、微辛,寒。 【功效与作用】 散瘀消肿,凉血解毒。用于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湿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注意】 孕妇忌服。 【备注】 (1)同...
复羽叶栾树、小叶栾树的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栾树叶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叶提取物中富含的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等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川滇无患子根和果药用,倒地铃、小果倒地铃全株药用。掌叶木种子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 果树植物资源 龙眼、荔枝、...
倒地铃,学名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拥有多个别名,如心豆藤、白心籽、金丝苦楝藤、三角泡、三角藤以及灯笼草等。它属于无患子科倒地铃属,以其柔软的枝条和独特的果实形状著称。若缺乏支撑,枝条会随地形自由生长,其果实形似铃铛,因此得名倒地铃。此外,蒴果的膨大形状,犹如元宵节所提的灯笼,有人因此亲切地称...
倒地铃是无患子科倒地铃属的草质攀援藤本。复叶,轮廓为三角形;圆锥花序,呈卷须螺旋状,乳白色花瓣,最特别的是它的种脐呈心形。倒地铃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部、南部和西南部等地。 喜欢高温、湿润、向阳的环境。倒地铃叶色秀美既可用来装设棚架、美化窗台,也可作地被植物绿化地坪。...
倒地铃 [别名] 白花仔草、假苦瓜(台湾)、三角泡、炮掌果、风船葛(云南) [来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的全草。 [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纤细有棱,长1~3公尺,绿色,无毛或被微柔毛。二回三出复叶互生,轮廓三角形,长5~10cm;小叶膜质,顶生小叶较大,呈斜卵形或斜卵状...
倒地铃一般生于近水湿地,如田边、河边、池塘边等地,以前在农村很是常见,小时候常常拿倒地铃的果实捏着玩,不过现在已不多见了。更为惊奇的是,倒地铃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很高,具有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跌打损伤、青竹蛇咬伤、痈疮疖肿、无名肿痛、皮肤湿疹、带状疱疹、小儿头面暑疖等病症...
倒地铃,英文:Balloon Vine, Love-in-a-puff,学名: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别名:风船葛、假苦瓜、带藤苦楝、灯笼草、啵仔草。无患子科草质或木质多年生藤蔓植物,分布于南半球。 叶子尖端呈三叉状,叶质柔软,叶缘呈锯齿状。每年的七月至九月左右会生出直径只有5毫米的小花,而它的绿色果实则会以气球状的形态渐渐...
倒地铃是正式中名,这个名称出自台湾等地的叫法,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中名;别名还有包袱草、野苦瓜、金丝苦楝藤、风船葛、鬼灯笼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无患子科倒地铃属草质攀援藤本。2,分布和生长环境 倒地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南部、东部,北部比较少;野生或栽培,野生者通常生长在田野、灌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