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三年俺答汗与三娘子所筑“大青城”(今呼和浩特)被万历皇帝赐名改为“归化城”意为“归顺朝廷,接受教化”;清朝初期,位于晋蒙边界的重要关隘“杀胡口”被康熙皇帝赐名改为“杀虎口”。两处地名变更反映出( )。A: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
由材料中的“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再结合所学可知,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由明朝“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和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可以得出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结合材料中的“深受俺答汗器重”、“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
生前与阿拉坦汗、黄台吉同住在福化城,即今天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扯力克承袭顺义王后,三娘子便移居于她亲自主持修建的归化城,即今天的呼和浩特旧城。三娘子去世后,葬于福化城背后的宝丰山南麓,城内为她修建了“太后庙”,以供岁时祭祀。因而,太后庙又被称为“三娘子庙”。三娘子为维护中华民族团结,保障蒙汉人民...
明万历三年,俺答汗与三娘子所筑“大青城”(今呼和浩特)被万历皇帝赐名改为“归化城”,意为“归顺朝廷,接受教化”;清朝初期,位于晋蒙边界的重要关隘“杀胡口”被康熙皇帝赐名改为“杀虎口”。两处地名变更反映出( ) A. 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 C. 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 D. 政治智慧...
三娘子和阿拉坦汗 成吉思汗于公元1206年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随即消灭了西夏和金,到他孙子忽必烈时,统一了中国,建立了规模空前的统一的元朝。元的版图遍及欧亚大陆,京城在大都(今北京市),于漠南开平(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北岸)置上都。 明朝初年,元朝残余势力从大都退往上都,后来分裂为三部:即分布于大...
是谁把这里发展起来的?又是谁修建了呼和浩特?这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蒙古族英雄、一代汗王阿拉坦汗和他的夫人三娘子。 阿拉坦汗,明朝史籍里称之为俺答汗。阿拉坦是蒙古语“金子”的意思,他生于1508年,是成吉思汗的第17世孙。 阿拉坦出生在一个战乱不止的年代,蒙古右翼各部还很不稳定,各位领主互相杀戮兼并,争夺牧...
鞑靼的俺答汗与三娘⼦:与明朝征战多年的西蒙古 三娘⼦和阿拉坦汗 成吉思汗于公元1206年统⼀蒙古,建⽴“蒙古国”,随即消灭了西夏和⾦,到他孙⼦忽必烈时,统⼀了中国,建⽴了规模空前的统⼀的元朝。元的版图遍及欧亚⼤陆,京城在⼤都(今北京市),于漠南开平(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北岸)...
#中国历史人物#三娘子,三娘子(1550年-1613年)本姓奇喇古特,本名那颜出·中根·哈屯。中国蒙古族。中国明朝中后期漠南蒙古军政人物,卫拉特蒙古奇喇古特部落首领哲恒阿哈之女,三娘子九岁嫁给俺答汗。三娘子在塞外草原掌权数十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和平互市的政治原则,持续执行与明朝友好的方针,不仅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也...
这座遗址见证了中蒙互市的繁荣,也流传着俺答汗与三娘子之间的传奇故事。明代时期,虽然国家统一,但并未能彻底消灭蒙古势力,只是将他们逐回故乡。因此,北部边境问题一直困扰着当时的统治者,不仅在中前期与蒙古人频频交锋,后期更是与满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而这座易马城遗址,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见证了中蒙...
俺答汗死后,三娘子主政30年,约束蒙古各部,保持了与明朝的和平通贡互市关系。三娘子死后,中蒙冲突又起,直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延绥巡抚涂宗濬率部打败进犯的蒙古人,红山市得以复开。易马城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50米,夯土筑实。墙基宽6.5米,高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