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解品 原文: 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稀有心,欢喜踊跃,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屈躬恭敬,瞻仰尊颜、而白佛言:“我等居僧之首,年并朽迈,自谓已得涅槃,无所堪任,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能与其它法门混同。 其它法门是「解行并重」, 唯有 《法华经》《楞严经》 无修无证,见性成佛。 从〈信解品第四〉 到〈授记品第六〉, 这三品属于「譬说周」。 这种说法的次第 是帮助中下根机人 当场开悟证果。 在前面的〈方便品〉 属于「法说周」, 佛不打比喻, 直来直去地讲大法, 上等根机可以...
往至贫里,以求衣食。我们前面讲过,二乘的功德少,所以称为贫里,须菩提他们于四谛中求圣道,所以叫往至贫里以求衣食。追诱譬的遣旁人追,我们就介绍完了,下节课我们学习遣二人诱。 再接再励,请继续抽空阅读: 妙法莲华经讲记 —— 信解品(3) 敬请常念: 南 无 阿 弥 陀 佛 nā mó ā mí tuófó...
法华经序品第一,是研究本经之因缘,方便品第二,示以权巧方便,教化众生。为了让众生进一步明了教义,佛陀继而说譬喻品第三。而现在所说的是信解品第四,旨在于增强众生之信念。所谓‘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又云:‘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由此可见信念之重要性,可说是入佛法之门。 这个‘信’字...
中国唐朝有一位悟达国师(详情可参考法华经第一品浅释)。皇帝赐他一个沉水香木宝座时,国师生一念贡高自满心,即时招来往昔之冤孽要讨还他的命债。原来过去在汉朝时,国师身为袁盎,因嫉妒晁错,设计杀之,事后深悔不已而出家。由于精勤办道,守戒精严,一...
信解品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佛学大词典 乃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第四品。信者,闻而不疑;解者,领悟于心。法华经之第二品为方便品,第三品为譬喻品。因中根之人,初闻方便品之说,虽虚心信受,然未能领悟其意,故世尊便于譬喻品中广引三车一车之譬,而说会三归一之旨。于是须菩提、迦...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讲记第34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妙法莲华经·信解品》。前面,我们学习了须菩提等四位阿罗汉,说明自己得解的前两层,就是略说自己得解和比喻说明自己得解,下面我们学习第三层法合。法合也叫做合譬,佛法与比喻会合,从佛法正面来说明道理。这里法合也分...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妙法莲华经·信解品》偈颂部分中的第四颂领付家业譬。好,大家请看经文。 【长者有智。渐令入出。经二十年。执作家事。示其金银。真珠玻璃。诸物出入。皆使令知。】 长者有智,这是比喻佛的权智。 渐令入出。根据上文,这时须菩提他们已经断了见思惑,证了阿罗汉果,他们开始对佛有了信心了...
第四品是在第三品佛用譬喻来讲法后,弟子们的互动: 佛陀为舍利弗授记后,几个大弟子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纷纷欢欣鼓舞,表达自己得闻大法的赞叹之情,并且想用譬喻来传达心中感想: 从前有个人年幼时离家出走,几十年颠沛流离四处乞讨,辗转又回到自己的国家,而他的父亲自从他出走之后也一直在四处...
04. 妙法莲华经 卷二·信解品 第四(慧平法师恭诵,蓝底白字) 2020年2月8日发布 26:19 04. 妙法莲华经 卷二·信解品 第四(慧平法师恭诵,蓝底白字) 讨论 登录参与讨论 这里的评论内容走失了 请检查网络后,点击空白处重试特色推荐 杀毒软件 软件下载 手机版 Windows版 Mac版 iPad版 TV版 服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