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悲壮,但它却体现了尾生对诚信的执着追求。“尾生抱柱”这个成语后来就用来比喻坚守信约,绝不失信。 五、徙木立信。 这个故事和“立木为信”有些类似。战国时期,吴起在魏国担任西河郡守时,想要变革兵制。为了取信于民,他让人在城门口放了一根车辕,并宣布:“谁能把这根车辕搬到北门外,就赏他...
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
那么你听说过哪些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成语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 ▼▼目录▼▼ 言而有信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立木为信 驷马难追 抱柱之信 诚至金开 烽火戏诸侯 诚心诚意 海枯石烂 信誓旦旦 出尔反尔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1:言而有信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
2、抱柱之信 【释义】 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故事】 有一个男子与女友相约在桥下见面,男子等了许久不见女友。后来桥下涨水,男子抱住桥柱(桥墩)不离桥下,结果被淹死了。后人以为男子的愚昧虽可悲,而信守承诺却可颂。故事流传至今。 【出处】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
古代讲诚信的成语故事 篇2 移木建信 商鞅立木建信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
以下是7条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 1.立木为信 商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可是又怕民众不信任他。于是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金十两。哟呵,这谁信呀!好多人在那围观,就是没人动手。商鞅见没人响应,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哇,这可不得了!重赏之下必有...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有:曾子杀猪、立木为信、一诺千金、一饭千金、宋濂借书。1. 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许诺孩子回家后杀猪给他吃,后来觉得只是开玩笑,不想真的杀猪。但曾子认为对孩子不能开玩笑,因为这会教他学会欺骗。最终,曾子还是杀了猪,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要诚信。2. 立木为信:商鞅为了推行...
诚信的成语故事12 季路一言 《左传·哀公十四年》:“小邾射以句绎来奔,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使子路,子路辞。季康子使冉有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对曰:'鲁有事于小邾,不敢问故,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由弗能。"杨伯峻注:"季路即子路, 《...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
5、韩信报恩:贫困潦倒的韩信,为了谋求生存,在淮水钓鱼。一位漂洗丝绵的老妇人,同情面黄肌瘦的韩信,就经常把自己的饭菜拿给韩信吃。韩信感激地许诺:以后要报答她。后来,韩信成了大将军,他找来当年的恩人,给她千金,作为报答。(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6、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