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利息: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它随着信用行为的产生而产生,只要有信用关系存在,利息就必须存在。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论述: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利息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20.经济生活中利率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标志,可以有多种分类,几种常...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一节信用概述第二节信用工具第三节利息和利率 信用、利息与利率 至下章 回目录 第一节信用概述 回本章 信用存在的 客观依据 信用的特征 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 信用的经济职能 信用风险防 范 至下节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概念: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
二) 古典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也称为实际利率理论,从资本供给和资本需求两个方面来分 析利率的形成与决定, 利率是资本的价格。 1. 资本的供给来自于储蓄, 是利率的增函数; 2. 资本的需求来自于投资, 是利率的减函数; 3. 利率由投资和储蓄的均衡所决定定。( 三)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利息与利率:1.利息:利息是指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也可以称为借贷资本的价格。2.利率:(1)概念:/利息/借贷资本金X 100%。(2)种类:①是否剔除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a.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b.事前实际利率(小) =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c
基本特征:约期偿还、支付利息。 3、信用的构成要素: (1)信用主体:债权人和债务人; (2)信用客体:被借贷的对象; (3)信用工具:债权债务关系表现的载体; (4)信用条件:信用期限、利率水平等。 4、信用形式,信用关系和信用活动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 (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
信用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失去了信用,交易的链条就会断裂,市场经济根本无法运转。---吴敬琏 一、信用 1.含义:信用是一种以偿还本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信用是指不同所有者之间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
信用、利息与利率——练习题.pdf,信用、利息与利率——练习题 1.什么是信用?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信用从经济意义上看,它的含义是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 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2)
第一节信用第二节利息与利率第三节利率理论第四节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 第一节信用(Credit)教学内容 一、信用与信用的产生二、现代信用形式三、信用工具四、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一、信用与信用的产生 (一)信用的含义 1.信用的字面解释Credit:信任、赊销、信贷。原义包括信任、声誉、遵 守诺言或实践成约;...
第四讲信用、利息与利率1.信用概述2.信用工具3.利息与利率4.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4.1信用概述信用概述信用的含义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道德规范角度心理现象角度日常生活中的信用经济范畴中的信用4.1信用概述信用:信用指的是以信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有偿),不...
信用与利息的关系信用对利息的影响信用状况良好的借款人通常能够获得更低的利率,因为贷款人愿意承担更低的风险。利息对信用的影响高利率可能会增加借款人的还款压力,从而影响其信用状况。 02利率的种与作用 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基准利率指在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通常由中央银行设定,用于引导市场预期和调节经济...